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业界动态 > 全球内存价格加速崩盘

全球内存价格加速崩盘

作者:时间:2008-09-09来源:电脑报收藏
  新学年开始,学生配机的热潮如同钱塘江的潮汐,每年都会来。城内的各大商家准备好了充足的货源,期待能在这个“黄金九月”赚个盆满钵满。CPU、显卡、主板、硬盘……统统摆上货架,让前来“谈单”的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导购员那充满激情与诱导性的语言,让学生们在如此大的视听冲击下,很可能马上就拍板购买。这样,一笔又一笔的生意谈成了。在这个繁华市场的背后,有一群人却高兴不起来,对,他们就是卖的商家。

  惨淡经营:卖条赚不到五元钱

  走进的各大城,记者在看到市场火爆的同时,却感觉到一种异样的冷清,这种冷清感来自城内的一块小黑板,上面用记号笔潦草且不规范地写着“DDR 800 1GB 110”。是的,记者没看错,去年年初还买700多元一根的1GB DDR2 800现在只要110元就能买到了。而且还是金士顿这种大品牌。

  1GB DDR2 800内存仅售110元

  当记者询问经销商各中缘由的时候,他们大都摇摇头。“内存生意不好做啊……现在单卖内存,一条内存能赚5元就不错了,配机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通常还是报出低于进货价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总之,现在城内各商家对内存的热情普遍不高。

  而记者从内存厂商那里了解到它们的盈利情况也不怎么样。据某大品牌内存的内部人士介绍,内存出厂以后,会通过渠道商向卖场铺货。而渠道商往往不止一层,其中包括总代、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一层要赚3元~5元,毕竟渠道是要靠养的。作为内存厂商来说,卖一条内存,能赚到的钱还不到5元。因此,只有靠走量,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存活下来。

  既然从电脑城的店面,到渠道再到内存厂商,都在叫苦不迭,那又是什么在影响着他们呢?看来我们还得继续深入调查,从源头来探究在这个销售火爆的九月,内存价格依然低迷的谜团。

  晶圆制造商:高估了Vista

  对Vista普及率的高估是内存厂商战略上的一大败笔

  要说内存价格为何低迷,我们还得追溯到2005年,当时微软准备推出Vista,而在事先Vista的各个测试版中,我们都能感到一个“特色”——对内存的需求非常高,这在当时以512MB为主流内存容量的用户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而凭借微软在操作系统界的垄断地位,各大内存厂商、内存晶圆制造商、内存颗粒封装商似乎都看到了一块巨大的蛋糕正在形成。大家连想都没多想,一拥而上,加大投资、新建厂房,唯恐错过了这班通往金山的快车。

  到了2006年,内存晶圆制造商确实也因为内存颗粒价格的上涨而赚了不少钱,这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快速扩张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Vista能为他们带来好运,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在操作系统上与它作对。当Vista正式发布后,内存晶圆生产商们傻眼了,这个经历了5年多,花费了近百亿美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操作系统却依然是“漏洞”百出,首先是它在兼容性方面做得并不好,很多硬件、软件在Vista中均不能正常使用,而它又过于重视安全,在安装软件或是做其他操作的时候动不动就弹出UAC窗口来询问你是否允许这个操作也让用户烦不胜烦。

  那个时候,已经发展到SP2的Windows XP的表现却是相当出色,不论从硬件、软件的兼容性,还是从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说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代。而和尚未成熟的Vista比起来,用户当然是会选择使用已经“足够好”的Windows XP。各大内存晶圆制造商万万没想到让Vista无法迅速普及、导致自己扩产后颗粒大量积压的“罪人”竟是微软自己的产品。这时候,扩产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大批量地生产,每个晶圆制造商都是如此——继续生产,廉价卖出去会亏钱;不生产,投资厂房的费用、生产设备的闲置会让晶圆制造商损失更大。
亏损就像个停不下来的大雪球

  三星、现代、镁光、尔必达、英飞凌、茂德、力晶、南亚这8家内存晶圆制造商在业界是相当有名的。扩产给它们带来了什么呢?那就是亏损,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亏损。其他的不说,我们来看看我国台湾省的四家内存晶圆制造商,茂德、力晶、南科和华亚科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吧。其中茂德税后亏损136.74亿元(新台币),力晶亏损169.76亿元(新台币)、南科亏损160亿元(新台币)、华亚科亏损74亿元(新台币)。这四家总共亏损了540多亿元。其中第一季度合计亏损300多亿元,第二季度合计亏损230多亿元。这相当于一天亏损3亿元,而在以前行情好的时候,是每天赚1亿元,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所有内存晶圆制造商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冬季。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发现这些内存晶圆制造商不仅没有像当处设想的那样搭着Vista的顺风车大赚一笔,反而输得只剩条裤衩了。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数据中看出,第二季度在生产量没有减下来的情况下,亏损比第一季度少。这是因为内存的制程在提升,生产成本在下降——在同样大小的晶圆下,制程工艺越高,每块芯片所占的面积就越小,可切割的数量就越多,因此成本就越低。再加上晶圆制造商在生产各个环节上的成本严格控制,使得亏损有所减少,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内存晶圆制造商亏损的情况。

  近来,DDR2 1Gb内存颗粒跌破自去年1.57美元的低价,来到了1.51美元的历史低价。看来内存晶圆制造商确实是在经历着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最坏的是时代什么时候可以被终结?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大家吼了无数次内存要涨价,各种内存即将涨价的小道消息我们已经听厌了,可是到头来内存的价格还是一路下滑。这是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各大内存晶圆制造商各自为阵,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坐在谈判桌前,讨论共同减产以阻止内存颗粒价格的下跌,可是谁心里都在想着让对方减产,我继续扩大生产,来吃掉你的市场。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谈判未果,内存晶圆大厂之间无法达成一个共识,导致大家依旧自己埋头生产——宁愿自己亏钱,自己死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看到我的市场被你强占,让你给活生生地掐死我。

  另一方面,内存晶圆大厂也想通过扩大生产,让内存晶圆市场来个重新的洗牌,把那些“小厂商”踢出内存晶圆界。但这个看似合理的算盘却再一次落空了。那些“小厂商”们表现出了一种誓与大厂斗争到底的姿态,通过缩减人员开支、延缓建厂、以及不能拿上台面来说的走私等方式来与大厂商们一直这么耗着。内存晶圆价格的低迷就像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想让它突然停下来已经是不可能了。

  救命稻草就是整合、重新洗牌?

  内存晶圆大厂之间的各自为阵、小厂拼命一搏的态度,让整个产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这时候内存厂家们又在做什么呢?虽然行业整体的不景气对它们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还仅仅还停留在少赚一点的层面上。不还至于如内存晶圆生产厂商那样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毕竟现在消费者对内存的需求还在增加,所以内存厂商可以继续去订购廉价的内存颗粒、让内存模组厂商给它们生产所需要的内存。晶圆制造商也会向那些内存的大厂签订大量的购买合约,以便让自己的内存芯片尽快销售出去。这也让某内存大厂的内存颗粒库存达到了1.5亿颗,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做成内存再销售出去,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想让内存涨价,近来是看不到了。

  面对这样恶劣的一个态势,内存晶圆制造商了打出了最后一张牌,那就是相互合作、整合,然后再给其他竞争对手予以打击。我们刚才提到过,在业界,比较出名的有三星、现代、镁光、尔必达、英飞凌、茂德、力晶、南亚8家。但实际上,它们可以分为四大阵营——三星、现代、镁光和尔必达。其中现代选择了与茂德合作、镁光与南亚联姻、尔必达则与奇梦达联手。这样的话,这四大集团将进行下一轮的残酷竞争,照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这四大集团必须死掉一个或一个以上,才能让整个内存产业重新回到一个人人都有肉吃的好时代。

  本报观点:内存产业价格低谷已成定局

  本报编辑、硬件技术专家 吴锟

  拥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在硬件产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流行一时的“SPC”(第二台电脑)概念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如果我们现在来说那些内存晶圆制造商一开始的想法就太天真,把宝全部压在Vista上是个错误的话,这不免有些事后诸葛的感觉。不过纵观近三年来的内存从高高在上的电脑三大件之一到现在的白菜价,该负起这个责任的不正在那些天天叫嚷着“这日子没法过了”的内存晶圆制造商自己吗?

  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某家晶圆大厂没有受到Vista的诱惑而选择不扩产呢?答案依然是会过得很惨。毕竟别人都扩产变成了大厂,有了成本优势,自己还原地踏步,变成了小厂,到头来还是逃不过被人步步紧逼的命运。所以,内存会卖到今天的100元1GB,并不是某一家的决策造成的,而是整个上游厂商共同造成的。内存晶圆的低价导致了内存颗粒、内存生产厂商、渠道商和零售商对内存价格的极度敏感,整体的利润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让内存产业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好时代暂时是不可能的,至少在DDR2时代是不行了。如果真的要干掉那四大晶圆集团中的一个来保持“生态平衡”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谁都不是软桃子。不过内存产业成为价格低谷的现实,对于消费者来是说永远是件好事,至少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升级自己的内存,而不必担心今天不买明天就会来个价格暴涨。

DIY机械键盘相关社区:机械键盘DIY




关键词: 中关村 内存 电脑 DIY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