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市场分析 > 触控市场角逐升温 或进入淘汰赛

触控市场角逐升温 或进入淘汰赛

作者:时间:2014-01-27来源:环球收藏

  火力全开的厂商并未在市场占到多大便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1126.htm

  全球芯片厂商都在憧憬2014年的中国盛宴。2600亿美元,这是过去一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芯片的花费,远远超过进口石油的费用,成为第一大进口项。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市场成为众多芯片厂商白热化争夺之地,也显示出对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的巨量需求。据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GFK)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手机销售量超过10亿台,带动了横跨手机、平板和触屏电视等市场的产业高速发展。

  传统厂商自然不会错失良机。包括英伟达、英特尔、联发科和高通等在内的芯片巨头各显神通,或紧密结合主控与芯片以提出“交钥匙”方案,或在SoC(系统芯片)上整合触控算法,以布局自己的势力范围、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这对传统触控厂商决非好事。由于厂商跨界之举势必蚕食传统触控厂商的市场份额,重新洗牌在所难免。2013年,爱特梅尔(Atmel)、赛普拉斯(Cypress)两大触控厂商先后亏损。

  假如全球百余家触摸屏厂商只遵循几种标准,直接整合触控,可以减少设计难度,比较划算。但目前触摸屏正处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触控芯片厂商其实做的是为每一种新显示技术、每一块屏幕做适配,且每枚芯片售价不足1美元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触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应用材料上,目前除ITO(透明导电膜),还有MetalMesh/纳米银/石墨烯/纳米碳管等多种材料。同时,在加工工艺上,也涌现出了On-cell和In-cell这样的新工艺。换句话说,作为与之联系最紧密的触控芯片厂商,紧跟技术潮流或许是其抵御主控芯片巨头跨界的最佳利器。

  整合战略

  “整合永远是个大趋势,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原OPPO副总经理刘作虎表示,从目前来看,手机都有主控芯片,但与几年之前相比,也整合进很多东西,关键看其在整合技术上能否做到领先。刘作虎近期辞职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其想法在国内大多数手机厂商中颇具代表性,“集成度越高越好。”

  三星和苹果是高集成度的代表性企业。它们都具备可以跳过触控厂商,以近乎零成本,整合面板、触控芯片的能力。其他主控芯片巨头,则采取把控供应链的方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技术没有门槛”,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分析师周彦武说,“关键是供应链。”触控芯片厂商需要和从触控屏厂商、底板生产厂、硬件设计厂商等各个环节保持有效的沟通,从而确保能够适配各个厂家的要求。触摸屏幕尺寸越大,触控芯片需要的焊接引脚就越多。因而与不同尺寸屏幕的适配尤为重要,也尤为繁琐。

  部分主控芯片厂商采取间接方式进入触控芯片市场。例如英特尔大力投资敦泰、禾瑞亚,联发科连续收购晨星、投资汇顶科技。有所区别的是,英特尔的投资是在其非擅长领域布局,希望能从移动战局中分一杯羹,以支撑其重寻PC时代辉煌的美梦。而联发科的收购则全为了其主控芯片业务服务。如其一贯的“交钥匙”方案一样,掌握周边产品,推介打包方案,主推投资的触控芯片,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双方互有促进。“我们是军火商的角色,但是我们不直接参与战争。”联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英伟达的战术更为直接,它已将部分触控功能集成到触控芯片里。这与其自身定位相关。触控行业发展时日尚短,目前的电容触控更是近些年才得以普及,英伟达在移动主控芯片占有率不高,由它来主导整个平台的设计开发,牵扯不多,且能做到主控芯片的差异化。它推出的TegraNote平板电脑,就利用了其芯片中整合的DirectTouch技术,提供更精准的触控识别。

  除中国市场,高通在全球手机芯片领域都是霸主地位,然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及希望走捷径的中国手机厂商,给客户差异化空间的想法,在2011年被类似联发科“交钥匙”模式的开发平台和生态系统QRD取代。对触控芯片的整合或许也成为其必由之路。

  应对之策

  “他们会努力向整合方向走,但走不走的通,还要看当技术稳定下来后,主控芯片厂商能否把握。”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说。

  言外之意,假如全球百余家触摸屏厂商只遵循几种标准,直接整合触控,可以减少设计难度,比较划算。但目前触摸屏正处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触控芯片厂商其实做的是为每一种新显示技术、每一块屏幕做适配,且每枚芯片售价不足1美元的工作。

  “这个行业还在洗牌过程中。”瑞芯科技市场部经理陈瑞,“中国台湾厂商已经率先往整合方向走了,触摸屏技术会慢慢标准化。”最终的结果,可能像集成显卡和单独显卡的关系。

  但目前主控厂商并不愿直接上手。首先是因为利润太薄,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主控芯片开发周期与触控芯片开发周期平行且不相匹配,很容易导致推出的产品落后市场。以联发科为例,其平台可以支持任意尺寸屏幕,若整合触控便将自身限制。

  显而易见,目前触控技术的迅速变化以及尚未标准化的行业特点,本身已经成为阻挡外来者进入的壁垒。“如果不能提供非常好的差异化,中低端产品可能能够保证,但不会影响到触控芯片厂商的市场位置。”盛陵海说。

  触控芯片厂商对于跨界的反应则多是提供更为独特化、更为创新的技术。类似三星的悬浮触控技术、联发科“穷人的NFC”的HotKnot技术都为触控技术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想象空间。2013年,英特尔投资的敦泰触控芯片出货量超过两亿枚,表现颇为亮眼。其凭借的便是高阶In-cell触控势力,以打破索尼(Sony)独大的局面。

  此外,触控芯片厂商还在关注平板、车载等新兴市场,以及智能手表和指纹识别等市场的变化。其中,指纹识别技术随着手机上个人信息的日益增多以及iPhone的带动,已经是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汇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2014年主打产品将会从单层多点系列转移至HotKnot产品系列。诸如十点触控,COB(ChiponBoard)设计方案,主动式电容笔,单层多点和HotKnot。不久,汇顶科技将推出第一代指纹识别芯片,协助客户提高智能手机的安全性。

  毫无疑问,传统触控芯片厂商已主动面对主控芯片厂商的挑战,而且这并非是难以取胜的挑战,就算赌一把,他们也值得一试。特别是,这可能使公司成为一流的企业。



关键词: 触控 主控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