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对话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理事长曹健林:重新定义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路径

对话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理事长曹健林:重新定义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路径

作者:时间:2023-11-13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收藏

近年来,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战略性产业,尤其在我国,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在政策、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获得了蓬勃发展。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2 年中国产业销售额 12006.1 亿元。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 5156.2 亿元;制造业销售额为 3854.8 亿元;封测业销售额 2995.1 亿元,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占比分别为 42.9%、32.1%、24.9%。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 1015.53 亿块,2022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 3241.9 亿块,年产量已经翻了三倍。全产业链都在行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311/452785.htm

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集成电路产业开始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焦点。美国频频发起芯片「禁令」,陆续出台《2022 年美国竞争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及相关行政令,希望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限制出口、投资的「霸王条款」,推动芯片制造等集成电路产业「回流」本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在第七届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期间,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理事长研究员接受了半导体产业纵横采访。作为产业界的资深专家,他深刻解读了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阐释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光刻产业等相关领域的进展。

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和机遇?

1950 年代,集成电路的诞生正式开启了「硅器时代」,从此拉开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序幕。此后,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芯片的复杂指数增加。半导体产业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点,产业链涉及芯片设计、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环节,供应链长、具有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全球化成为半导体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美国芯片法案》、《欧洲芯片法案》的推出,半导体芯片的「去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使得半导体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逆全球化」。

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包括研究、产业甚至基础理论都带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是最大的应用市场;发达国家,比如美欧日等具备基础理论的研究、先进技术的研究。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想要打破现有格局,这对于中国集成电路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强调,半导体产业具有应用牵引、需求牵引特征,需求牵引就是靠最大的市场需求。只有市场大了,才能产生足够增量需求,进而牵引和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在技术突破后,进行扩大生产,解决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推动半导体技术的整体进步。

现在有些发达国家把半导体产业「政治化」,不想分工协作了,那就迫使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大「补短板」的力度。一方面,一些特定领域的封锁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是有影响,如高端装备、材料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这种封锁促进了中国人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如果说,中国原来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属于期望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现在有人「逼着」我们这么做,大大提升整个业界在这一点上的共识和奋进。

曹健林感慨道:「我以前在这个领域从事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后来从事科技的管理,再后来做全国的应用推广。我深深的感到,这种国外的封锁固然给我们造成了一时的影响,但它更是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特别是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共识空前高涨。对于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来说,很多领域的环境是变好了。原来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愿意干』,不是没有兴趣,是怕兴趣得不到承认和支持。」

今天的科技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一旦一个国家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个国家的人民锐意创新进取,那么任何人阻挡不了发展科学技术的历史进程。第二,现代科技一大特点在于可学习、可复制、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走。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全球最多的人口、还有全球最大的有效需求。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激励更多的人去研究新的技术、去创造新的产品。同时我们还有全球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全球最多的工学院、理学院,全球最多读工科、理科的学生,这些资源是不属于某些国家,也不受某些国家控制的。

「卡脖子」问题背后的实质和突破路径

尽管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短板,如高端芯片、材料、设备自给率低等问题。

在提及我国集成电路还存在哪些「卡脖子」问题时,曹健林表示:「卡脖子」问题是很多的,专业队伍的人每天在考虑的都是「卡脖子」问题。但我们有很好的前景,对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有信心。」「卡脖子」问题背后还表现为「路径依赖」。一是中国走的路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路径依赖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白手起家的时候,一定要学习人家的发展轨迹,有人成功至少证明这条路径是行得通的。二是刚刚起步的时候必须靠现有市场取得回报,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上来就标新立异,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在评价路径依赖上,曹健林谈到:「在这条路上,我们走的其实是不错的,现在在集成电路终端产品的市场上,无论是显示、通讯、电动汽车,很多都是中国造的。当然,这其中一些关键元器件还有瓶颈。我们的强项是产品应用和制造,我们的弱项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关键装备。当我们把弱项都补上后,我们要开创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打破路径依赖。换句话说,等中国真的把材料、装备、关键工艺等短板都补齐后,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原来的路径上继续探索,另一方面可以自己重新定义发展路径。总之,全球化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有人不愿意走了,那我们就再开一条路。」

对于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创新技术和未来应用,曹健林举例,「现在的应用有很多,比如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超远距离输电等,都是集成电路新的、非常广阔的应用领域。」

除了业界的关注,在谈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曹健林对大众的关注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一定的容忍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允许失败。因为一条新路在走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挫折。面对这些挫折,希望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可以给一些理解。第二,给予持续、长期的支持。尽管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国内还有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的问题,如果国产材料和设备马上投入市场,可能短时间内还无法获得市场的信任,需要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等方面的支持。总之,需要给一点时间,让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成长起来。

我国该如何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

在进入 14nm 以下先进节点之后,晶体管密度的增速在放缓,芯片主频的提升速度变慢,性能的改善越来越难。摩尔定律的发展放缓,先进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进一步缩小特征尺寸变得特别困难。

进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会面临更多挑战。在半导体产业不断探索新技术的今天,对于我国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问题。曹健林说到:「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短期可以看到的有两点:第一点,未来应用的面会更广。今后,无论在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相信半导体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第二点,在产业的发展中还会持续降低成本,在应用上会出现专用和多用结合。也就是说,除通用芯片外,将出现更多的专用芯片,它没有非常复杂的能力,但某项专有功能性能非常突出。比如说智慧家居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也是半导体的应用领域,这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聚焦攻坚领域,现在中国光刻产业的进展如何?

光刻是芯片制造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最昂贵的工艺步骤之一,其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 30% 以上。光刻机也是光刻工艺中最贵的半导体设备。ASML 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同样也是唯一一家能够制造 EUV 光刻机的厂商。2019 年开始,美国就禁止 ASML 将 EUV 光刻机出口至中国。近年来,美国对于光刻机不断的收紧限制,今年 6 月,不止 EUV 光刻机,包括最新型号的深紫外光刻设备也不允许出口到中国。到了 10 月,美国再次更新出口新规,其 1980Di 深紫外光光刻机(DUV)对一些中国大陆晶圆厂禁止出口。

谈及中国的光刻产业发展,曹健林谈到,「世界前沿的光刻技术,比如说 3nm、5nm 等是使用 EUV 光刻、短波长的光刻实现,这是需要学科基础的,比如说工程光学、精密器件、自动控制、材料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已基本具备了这些学科基础。目前,我国发展先进光刻技术的主要障碍是缺少工程经验,缺乏实践机会。过去,我们比较相信全球化,ASML、尼康、佳能制造光刻机,国内购买光刻机进行芯片制造。现在不卖我们光刻机,那就需要自己制造,这就需要工程基础。换句话说,要把装备做好并能大量应用是需要时间的。这方面的确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刚刚起步,时间还不是很长,也就 15 年左右。」

采访最后,曹健林很乐观的说到:「未来,他们做过的事,我们都会做出来。」

中国半导体产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曹健林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