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国际视野 > 市场分析 > Marvell撤离的偶然与必然

Marvell撤离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时间:2023-05-26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收藏

自 2019 年美国开始全面打压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以来,多数半导体相关企业都是观望、等待,同时争取从美国政府那里拿到向中国大陆销售中高端产品的许可证,或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增加一些业务,以备后用。主动放弃中国大陆业务的企业凤毛麟角,而 就是这样的「毛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305/447032.htm

早在 2015 年,就曾在中国大陆实施规模裁员,不过,那时裁撤的多为营销岗;2022 年 10 月,该公司裁撤了大部分中国区研发团队;到了 2023 年 3 月,裁员再次升级,决定裁掉中国区其余所有研发人员。

总部在美国硅谷,在中国上海、南京、成都和北京都有研发中心。该公司主要设计高带宽网络通信和存储芯片,是博通(Broadcom)的主要竞争对手。Marvell 在中国的员工总数一度接近 1000 人,其中,设在上海的国际研发中心曾拥有 800 多名研发人员,是该公司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此次裁员后,Marvell 在中国大陆没有了以 IC 设计和设计服务为标志的核心业务团队,剩下的只有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了。

撤出中国大陆之后,Marvell 在越南成立了新的业务据点。5 月 21 日,媒体报道,该公司宣布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引起业界关注。据悉,该中心的前身是位于胡志明市第七郡新顺出口加工区的 Marvell(越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此次升级,它将成为 Marvell 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另外三个在美国、印度和以色列)。

目前,Marvell(越南)拥有约 300 名员工,其中 97% 为工程师。为满足人力资源需求,Marvell 将通过助学金计划支持越南科技专业的优秀大学生。

为什么是 Marvell?

为什么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多数半导体企业都舍不得中国大陆这一庞大市场,为了这里的业务,不断与美国政府「周旋」,而 Marvell 却如此决绝呢?除了美国政府的限制政策外,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特性决定其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难以在中国大陆产生营收。

现在,Marvell 的业务高度集中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业务主要涉及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所需的网络处理器、存储、安全和通信芯片。形成今天这样的业务类型,Marvell 也是经历了一系列长期调整、变革,踩了很多坑,吸取很多教训后才形成的。

1995 年,印尼华侨周秀文、周秀武兄弟和周秀文夫人戴伟丽 3 人共同创立了 Marvell,周秀文担任 CEO、戴伟丽担任总裁。

初创时期,Marvell 主要做存储产品,并很快走上了正轨,先在硬盘驱动器技术上击败了德州仪器,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又取代了 Broadcom 成为思科的网络存储芯片供应商。

2000 年,当时的互联网市场上只有 100M 的网络通信芯片,但实际应用需要 1G 的芯片,Marvell 则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开发出了相关产品,成为了全球唯二能够提供这个速度产品的芯片公司。2002 年,无线连接市场需求初现端倪,Marvell 第三次踩中了风口,顺利进入 Wi-Fi 领域,2005 年,推出了一款基于 Wi-Fi 技术的微型低功耗芯片,并打进了索尼 PSP 供应链。

在取得一系列成功后,Marvell「膨胀」了,于 2006 年用 6 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 XScale 通信及应用处理器部门,开启了手机处理器研发之路,并于当年推出了首款产品 PXA935,应用于黑莓 3G 手机中。2010 年,Marvell 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 TD-SCDMA 单芯片 PXA920,该芯片一度占据了 90% 的市场份额。2013 年,中国发放 4G 牌照,Marvell 也曾领先联发科、展讯推出了首款千元智能手机的 4G 芯片,很快被市场接受,中国市场为该公司带来了又一次高光时刻。

然而,到了 2014 年,风云突变,面对高通、联发科、展讯和华为海思的竞争,从 2014 下半年起,Marvell 手机芯片业务开始在竞争中节节败退。那段时间,不止 Marvell,NXP、德州仪器、英飞凌、博通、飞思卡尔等公司的手机处理器业务都不成器,先后被市场淘汰出局,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进入高通和联发科时代。

2016 年,Marvell 创始人双双离职,公司迎来了新掌门人 Matthew J. Murphy,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售了多个业务部门。

2017 年,Marvell 将其 MBU(移动通信部门)出售给了上海翱捷科技(ASR),正式与智能手机处理器业务告别;同年,该公司还出售了宽带业务、视频和音频处理的多媒体业务;2019 年,将 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业务出售给了 NXP。

不止「瘦身」,Marvell 也在进行收购,主要包括:2018 年,完成对竞争对手 Cavium(凯为半导体)的收购,引入了 Arm 服务器芯片业务;2019 年,完成对 Multi-Gig 以太网网络连接产品提供商 Aquantia 的收购,同年,还完成了对 GlobalFoundries(格芯)旗下 ASIC 业务 Avera Semiconductor 的收购。

可以看出,Marvell 出售了各种「边缘」业务,收购的公司都是聚焦在高性能计算应用所需的存储、计算和通信芯片,从而确立了 HPC 芯片研发在该公司的核心地位。

综上可见,Marvell 在中国辉煌过(3G 时代),也消沉过(4G 和 5G 时代)。在聚焦高性能 HPC 芯片业务后,该公司的业务重点就注定难以在中国大幅成长。前 Marvell 员工也曾表示,Marvell 是本土化最好的公司,无论是芯片设计、硬件设计,还是软件设计,这从业内一些芯片公司从 Marvell 挖人就可以看出,该公司为很多中国本土初创企业输送了高端人才。只是,Marvell 不懂得中国的企业和市场,也没有让潜在的中国并购合作伙伴看到自己的价值。

眼下,受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Marvell 的核心业务——用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性能芯片——是美国政府重点限制的部分,在中国大陆更难发展,而该公司已经没有了消费类芯片业务,因此,如果美国对华政策不变,甚至变本加厉的话,该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前景并不好。这是 Marvell 撤离中国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是越南?

Marvell 撤出中国大陆以后,为什么将新的 IC 设计业务中心设在越南呢?

首先,越南与中国大陆相似,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央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掌控力较强,相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率更高,这些对于外企来说较为重要,也更容易将在中国大陆经营多年的经验复制过去。

其次,近些年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上升势头明显,而且,越南的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就像 30 年前的中国一样,前景可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近些年越南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虽然没达到中国大陆的综合发展水平,特别是没有晶圆厂,不能进行芯片制造,但 IC 设计,以及封装测试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很多国际大厂都在越南设厂。Marvell 正是看到了这些,才将新的 IC 研发中心设在了那里。

近些年,越南政府越发意识到,通过发展半导体产业,可以提升该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摆脱廉价劳动力发展模式。据越南信息和通信部(MIC)统计,该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芯片出口地区,仅次于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希望实现芯片来源多样化的美国公司也在越南找到了合作伙伴。

英特尔是第一家在越南建设芯片封测厂的国际龙头企业,之后,包括三星、高通、德州仪器、SK 海力士、Synopsys 和 NXP,都在该国设立了封测厂或研发机构,前些年,包括 Viettel 和 FPT 在内的本土企业开始加入到半导体产业发展当中。该国希望到 2024 年实现 61.6 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值,未来,越南最大的期待就是借助国际大厂的技术和资本,在其本土建设晶圆厂,实现本土芯片制造零的突破。

不过,要想进一步发展半导体产业,越南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人才不足。该国与印度类似,在软件开发和 IT 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建树,但半导体人才极度缺乏,且没有成熟的培养体系。据悉,越南最大的半导体工程师培训中心河内越南国立大学每年仅可培养约 500 名专业毕业生,而按照该国的发展计划,每年需要增加上万名半导体专业人才。

二是企业规模小。虽然越南国内科技公司的数量正在增加,但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除了 Viettel 和 FPT,多数企业不具备投资、运营半导体企业的能力。

三是缺乏全面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例如,与中国不同,越南 2006 年颁布的技术转让法不强迫外国投资者向当地合作伙伴转让技术,这项政策鼓励全球高科技公司在该国投资,不必担心技术外移。然而,在缺乏技术转让激励措施或明确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其国内企业将很难提升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或许也是 Marvell 可以放心地在越南建设研发中心的一个原因。

结语

对于 Marvell 来说,在美国对华政策,以及该公司业务特点的共同作用下,其撤离中国大陆是一种必然。而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该公司的撤离,则具有很大的偶然元素,因为在华的多数跨国半导体相关企业,都不想,也没有离开中国大陆这一大市场。

以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为例,近期,中国台湾工业总会调查发现,虽然超过半数台商选择增加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投资,但是有近 9 成(89.9%)台商表示不会迁出中国大陆产线、供应链。调查指出,有 64.7%的台商对中国大陆市场情况表示看法不乐观,但超过半数台商在未来 3-5 年对中国大陆的运营、投资、产能、雇用员工数都将保持不变。此外,54.6%的企业选择增加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投资,以中国台湾和越南为主,但只有 10.1%有意将生产线、供应链迁出中国大陆。据中国台湾工业总会了解,多数台商依然看好中国大陆市场的长期发展,且发现难以在其它地区找到同样条件的生产环境、供应链规模,不会考虑撤出中国大陆。

在这样困难的国际环境下,有这样的期盼与信任,无论是政府,还是本土企业,我们怎么能不认真吸取过去多年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教训,更好地总结经验,将本土产业基础夯实,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呢?



关键词: Marvell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