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绿电接轨各产业 减碳更有感

绿电接轨各产业 减碳更有感

作者:黄女瑛时间:2019-05-30来源:DIGITIMES收藏

2016年一家网络研究公司副总裁Joe Nguyen花了约新台币860万元从香港买了台二手的Tesla Model S,这是第一台进驻的Tesla,但真正吸引全球目光的不是这个切点,而是报导中指出,它的排碳量超出政府规定被罚了新台币33万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5/401087.htm

RE100或碳税多年来在国际市场愈来愈受到瞩目,主要就是它们攸关全球企业未来的发展,更牵动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

这让标榜节能减碳的Tesla颜面无光,Elon Musk因而致电总理李显龙表示关切,随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出面解释,新加坡是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R101标准进行测试,除了计算车行驶过程产生的排放量,也考量电动车电力来源的排放量,所以二手的Model S每公里排碳多达222克,超出每公里186克标准,非但没拿到补助,还因为排碳超标被要求补缴税款。

新加坡政府为鼓励民众使用对环境更友善的交通工具,从2013年起推出「碳排车辆计划」(Carbon Emissions-based Vehicle Scheme),符合条件的车主即可获得最高达新台币67万元不等的补助,但是,超标者则面临罚款。

电动汽、机车到底环不环保?这争议其实一直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而从上述新加坡这则旧闻,却可以清楚得知,排碳计算关键要素之一,来自于发电的电力源头,如果以台湾为例,直接看台湾电力公司(台电)的电力供给结构,就再清楚不过了。它在2018年底,扣除占4.9%再生能源、11.4%核能,其余的84%是以燃油、燃煤、燃气等产生高排碳量方式产电。

业者评估,就台湾来看以一台目前普及约50~60cc的,差不多比一般大宗的125cc燃油车减少30%的碳排放量,如果以一台125cc的来看,碳排量就不见得比125cc燃油车少,这主要是它充电量增加所致。而电动车用电量、耗电量更大,就更得精打细算它真正能否达到预期的减碳目标?

若以台湾总共约有1,500万辆机车来看,全换成后,耗电量每年平均约50亿度电,如果没从根源发电结构去改变,其实电动机车的普及,只是把现有燃油机车上的小烟囟、全部集结转嫁到台电的大烟囟去,减碳效果为何?着实需要打问号。

不过,如果把它产生电的源头换成太阳能或其它再生能源发电,上述台湾电动机车的市场规模,所需的电力约40亿瓦(4GWp)的太阳能系统规模,约是政府计划在2025年达20GWp再生能源目标的20%。所以,如果要从真正减碳的角度来看,绿电与电动汽、机车的有效结合,才能创造更高的效益。

4兆美元碳税救地球

2017年中,英国独立报报导,包括2006年发表「史登报告」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Nicholas Stern及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E. Stiglitz在内的13位全球顶尖经济学家共同建议,在2030年前实施每吨二氧化碳50~100美元碳价制度,在全球约募得4兆美元,除了减少全球暖化超过摄氏2度的风险,亦可提高空气质量及减少生态系统负担。控制暖化在2度内,需要人类活动大规模转型,从发电、工业流程、冷暖气系统、运输、农业等进行改变。

这些专家更直言,全世界删减石化燃料补贴是实施碳税的第一步,事实上,补贴石化燃料的效果等于负碳价。

其实从Shell、Total、BP等传统石油巨头,早在十年前就积极投入再生能源领域,这是危机意识的启动,它们预料到一旦碳排落实将会受到莫大的冲击,所以,即使过往在太阳能制造领域投资受到挫败,但是近年来,在智能电网、储能、互联网等能源服务领域等开始发展,他们随即又回头布局,主要考量就是碳税普及度愈来愈广,碳排量的控制是当务之急。若以Shell为例,它计划在2035年在能源组合的净碳足迹减少2成,2050年前落实销售能源产品净碳足迹减半的目标。这也可以显现,中油的积极转型,投入储能、在加油站积极规划充电桩的动机。

RE100或碳税多年来在国际市场愈来愈受到瞩目,主要就是它们攸关全球企业未来的发展,更牵动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它也挑起全球资金面的敏感神经,尤其已开始左右投资的方向,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部分资金不再投资在煤等火力发电产业上,显示投资资金也已开始排挤碳排放量高的产业。

2018年底,在波兰举行气候变迁大会上,台湾环保署代表宣称,已明订六大部门包括能源、制造、运输、住商、农业及环境等的减碳行动,更呼吁财政部在2020年提出课征碳税或能源税的规划,但财政部火速澄清,目前所知,2020年没有该项规划。

因为减碳行动,六大部门积极规划「自有部门减碳」,但有多少是像电动机车或电动汽车,实际上更象是在做排碳的转移,将多数排碳的问题集中给台电来扛?就不得而知。

最重要的是,如果台湾实行碳税,叫台电如何扛得住?尤其它8成以上高比例在石化燃料发电,最后还可能落得全民买单,惹得诸多民怨、立委痛骂,这更说明碳足迹、碳税等概念,该加速注入在全民判断中。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