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降价背后的代工厂之殇:一部几十年都无法改写的消亡史
iPhone降价了,几个字的背后,牵扯的却是几百万人的营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01/396871.htm2019,注定是命途多舛的一年,而苹果危机背后的代工厂也岌岌可危。毕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不能幸免。
多米诺骨牌倒下
很多关于苹果的小道消息都是从供应链传来,在这个庞杂而又巨大的生态中,蝴蝶效应愈加明显。
而对苹果销售下滑的感应,首当其冲的便是流水线上忙着组装零部件的代工者们。财经的一篇报道直指“苹果村”,和硕工厂里“他和他的工友开始无班可加,一些人已经离开工厂。”而去年年底,有传闻苹果告知富士康和和硕取消XR的产量增加计划。
上周,日经也报道苹果削减了一季度销售预期,减少三款新iPhone手机的计划产量。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第一时间将苹果新机的价格下调了几百元。

在距离九月那场发布会不到半年的时间,新产品全线降价,以“品牌溢价”为傲的苹果颇为无奈。
然而,代工厂不是第一个受牵连的,它的麻烦已经蔓延到更广泛的供应链。
苹果相机镜头供应商Largan Precision去年12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34%,收入为32.2亿新台币(1.05亿美元),是自2013年以来最糟糕的12月销售业绩。无独有偶,苹果手机的金属外壳供应商Catcher Technology最近表示,预计1至3月份的季度销售额将较上年同期下降。
一路向下的滋味一定不好受。曾经万亿市值的苹果如今已经跌去了一个Facebook。而整条链上共生的参与者也难逃下滑的噩梦,代工厂尤甚,
有人说代工厂这么多年的角色一直没有改变,它们是手机品牌霸凌的牺牲品。从摩托罗拉、诺基亚到如今的苹果,当巨头开始一点点往下走,背后可能都是无数代工厂的“尸骨”。
代工厂的消亡史,这似乎是几十年都不能改写的结局。故事在高潮发生之后,就不得不走向尾声。
代工厂的消亡史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纵向去看整个手机代工产业的发展,明显可以看到,从辉煌到没落,痛苦的不是手机品牌本身,更多的是代工厂的悲欢离合。
代工这个词发轫于台湾,从PC、手机、晶圆,只要可以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台湾人民有的是办法把制造工艺做到物美价廉。
辉煌一时的台湾“代工五虎”广达、仁宝、和硕、纬创、英业达,曾经包揽了全球电脑出货量的90%。
手机和PC一样,背后也是一批代工厂为手机品牌服务。但早期,代工厂还只是一个附庸的存在,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等都拥有自己的手机组装厂用于研发。不重要的机型(或已量产的),则会寻找代工厂去研发生产。
即便如此,在诺基亚的鼎盛时期,也有不少代工厂们跟着沾光。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各中的“祸”也早有伏笔。
在苹果和三星的“绞杀下”,诺基亚止不住的下滑态势,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代工厂也难逃噩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