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业界动态 > 为什么台湾存储器产业会走向没落!

为什么台湾存储器产业会走向没落!

作者:时间:2017-01-12来源:海峡都市在线收藏
编者按:随着华亚科在2016年正式被美光收购,也标志着台湾地区自主存储器产业没落,虽然还有相关产业存在,但已不是台湾地区公司和资本主导。

  要做出来并不难,美、日、韩、台湾地区都可以,中国大陆也不可能例外。阻碍主要来自于如何覆盖成本,工艺制程和良率的差距导致成本竞争力不如对手,另外设备折旧更是占据生产成本的40%-5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2801.htm

  可以想见,如果中国大陆存储产业崛起速度过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东芝等国际大厂必然会以价格战来压制。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规律、技术趋势、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发展的经过和最终退出的原因。

  事实上,台湾地区在取得全球晶圆代工第一、封装第一及IC设计第二的成绩之后定下更加宏大的半导体产业目标:1、总产值要超过韩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位;2、在未来三至五年中,产业要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为什么以存储器为突破口?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好问题。回顾80年代日本追赶美国,以及90年代韩国追赶日本,都是以存储器作为突破口。原因是存储器市场巨大、设计技术相对简单且易于扩大市场份额。

  韩国就是在6英寸晶圆厂过渡到8英寸晶圆厂的世代交替时,以9座8英寸晶圆厂的产能优势,一举取代日本厂商跃居全球DRAM产业第一的的宝座。

  台湾地区试图以同样的方法,希望在8英寸过渡到12英寸晶圆厂的世代交替时,以拥有全球最多的12英寸晶圆厂来取胜。结果台湾并未成功,三星及SK海力士仍雄居全球存储器市场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重投资策略未能奏效

  半导体业内有个“潜规则”,只要舍得投资就有可能成功。例如台湾地区半导体业在90年初代工模式刚兴起时,年投资金额与年销售额之比达60%以上。

  根据此经验,台湾地区从2004年开始加速存储器方面的投资。从2004至2008年,台湾地区在存储器方面的总投资达300亿美元以上,拥有近20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位列全球第一,大大超出同期三星的投资。

  但是最终并未因12英寸晶圆生产线多而取得胜利,随后台湾地区放弃存储器追赶策略,转向固守阵地。

  台湾DRAM与三星在投资方面的比较

  原因初探

  台湾地区在存储器方面重投资而未能奏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可以认为台湾地区在半导体策略上的一次重大失误。据笔者观察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台湾地区在发展存储器产业中主要采用代工模式,而代工模式在DRAM中以失败告终。

  众所周知,在DRAM产业中有两个趋势已成为共识,一个是工艺制程转变快,紧跟摩尔定律。另一个是月产能达15万片的超级大厂盛行,投资高达50-8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运行3个5万片晶圆厂的成本肯定高过一个15万片晶圆厂。

  按此理分析,代工厂的产能小,无法与IDM厂竞争。当产能足够大时,一来代工厂担心未来订单不足而犹豫扩充产能,同时那些IDM厂又担心代工厂会与自己争夺客户。

  另外,从根本上那些IDM厂也不可能把最先进制程的产品交给代工厂。因此,代工模式在DRAM业中受到质疑,中芯国际于2007年退出存储器代工可能也是基于此理。

  其次,台湾地区存储器产业中缺乏自有技术,过多的依赖于技术转移。例如,此前力晶与尔必达,茂德与SK海力士及华亚科与奇梦达(现在的美光)。台湾地区厂商基本都没自主技术,等于缺乏脊梁。

  这也是台湾地区存储器追赶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后,是全球存储器的市场未能达到预期。当时,几乎2/3的新建或扩充产能集中在存储器产业中,但需求端并没有快速成长,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最终导致DRAM和NAND闪存价格的持续下跌完全超出市场预期。

  台湾地区存储器产业经过近5年努力,花费3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结果未能超过韩国。一方面表明韩国在存储器方面的实力之强大;另一方面也证明光靠花钱并不能解决问题。

  任何策略都不可能简单地复制,任何成功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促成的。台湾地区在半导体业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是此次存储器之梦未能实现。



关键词: 存储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