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推进阻力重重 敲定标准、发牌照、开放资源为时过早?
新《规划》出台,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又纷纷晒出时间表,5G的商用进程中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5G的基础技术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正式的5G标准敲定前,通信行业存在很大变数,很难预料。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7120.htm5G标准2020年方才落定
美国于今年7月率先划分了高频段频谱用于5G移动宽带运营,韩国提出将于2018年开展5G商用试验,支持平昌冬奥会,日本计划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实现5G商用。
据工信部部署,我国5G基础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到2018年进行,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展开前期布局。据悉,中国移动计划在2016年底到2017年底,进行5G系统概念验证,对产业瓶颈进行突破;联通计划在2016年底,完成5G端到端网络架构的关键技术布局;中国电信预计到2018年将实施6GHz以下频段的5G规模技术试验和试商用试验。
“宣称5G提前的消息大多不可靠,现在唯一确定的是,5G的全球技术标准到2020年时方才正式敲定。”TMT行业分析师项立刚告诉记者,国内的5G进展和规划与世界是同步,目前全球各国都处在实验阶段,因为标准没有统一,所以各国在频谱资源上无法实现共享,所谓的“5G”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试用,无法漫游。
“在标准的统一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变数,有些技术需要规范。所以我国不急于过早地发牌照、开放资源。”项立刚称,即使是在技术标准确定后,5G的商用还需要终端设备的支持,然而终端设备的成熟往往还需要标准敲定后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去完善。
频谱资源面临不足
TMT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无论是基站还是终端,我国的5G技术在全球均名列前茅,但是我国用于5G的频谱资源还不够丰富。在工信部日前出台的《规划》中表示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缺资源。
《规划》指出,稀缺的无线电频谱资源成为信息无所不在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资源要素。与此同时,无线电频谱资源结构性紧缺问题更加突出。低频段拥挤不堪、高频段开发不足,不同业务用频矛盾逐渐加剧,频率规划协调难度不断加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