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投资数百亿元建生产线 集成电路芯片产业人才紧俏

投资数百亿元建生产线 集成电路芯片产业人才紧俏

作者:时间:2013-09-02来源:东方网收藏

  据《新闻晚报》报道,当你每天刷公交卡通过地铁闸机时,有没有意识到,它们内含的智慧芯片由上海科研人员制造?近日,在由杨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上海院士风采馆、上海院士中心联合主办的“科普之旅,老少同乐”夏令营上,8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邹世昌为听众介绍了上海芯片的发展状况。在邹院士等一批上海科研人员的参与下,浦东已建成两条芯片生产线,实现了交通卡、社保卡、二代身份证、3G手机、数字的芯片国产化。他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亟须年轻人才的加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4512.htm

  邹世昌院士表示,集成电路芯片是电子产品的“心脏”,计算机、手机、照相机……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要用到它。过去,我国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但作为核心技术产业,在该领域受制于人绝非长远之计。为此,曾参与研发铀235、铀238分离膜,为我国原子弹做出贡献的邹世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浦东参与建设了华虹NEC、宏力和华力半导体等集成电路公司。

  据邹院士介绍,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超净环境,洁净程度是手术室的1000倍,因此,其生产线的建设非常“烧钱”。以他在浦东参与建设的两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为例,每条生产线的投入都高达100亿元人民币。由于投入很高,设备折旧也很快,集成电路公司要实现赢利很困难。“我们两个工厂在亏了8年后,终于打平,如今实现了赢利,每年利润有6000万美元。”邹世昌说。

  邹院士透露,根据国际上该产业的发展趋势,上海计划兴建一条新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投资金额预计近150亿元人民币。这条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在12寸晶圆上制造芯片,加速我国电子产品“心脏”的国产化。

  “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二代,所以我们必须迎头赶上。”邹世昌说道,“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报考微电子专业,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pic相关文章:pic是什么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