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编辑观点 > 多重问题夹击下的电子供应链

多重问题夹击下的电子供应链

作者:李健时间:2012-02-20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在上期的文章中,笔者简单分析了2012年电子供应链上的分销商面临的内忧外患不利局面,面对这样迷茫的局面,有些厂商很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无法确定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但确实给众多迷茫中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指出一条新的出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29197.htm

  收购

  刚刚进入2012年,国内电子渠道供应链上就公开了一个传闻已久的消息。作为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本土授权技术分销商,电子收购,成为其旗下全资子公司。

  作为一个成立16年,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亿人民币的授权分销商,在国内领域的地位称得上数一数二,至少从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积累上绝对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作为TI 在国内最主要的授权分销商特别是系统集成商,合众达借助TI 开发的各种相关产品是公司快速稳健成长的最核心竞争力。犹记得前年参加合众达15周年庆祝活动现场,俞高峰为公司规划了非常美好的发展未来,特别是公司从TI等大公司挖来的几个技术骨干的突出能力让他对企业未来充满期待。

  纵观16年的发展,合众达一直坚持走技术为主的授权分销和系统集成路线,特别难得的是,合众达的业务精力基本集中在专攻某个技术领域,虽然也已经开始涉及其他比如仪器分销等业务,但合众达的灵魂依然是DSP分销开发及系统集成。这样的发展策略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合众达虽然销售业绩比起同行并没有多少优势,但在DSP市场的统治力却超越了其实际销售额代表的企业实力。

  以合众达在DSP市场的影响力和技术积累而言,公司应该在未来多年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卖掉的确有些让人惋惜,但面对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被收购这个结果对于合众达而言,也许是个双赢的选择。据笔者的猜测,合众达出售的原因多半有二,一是企业自身前进的动力不足,或是对大环境的判断上不甚乐观,傍上大树好乘凉;二是收购方开价相当合理,远超企业未来多年盈利的心理预期,不值得继续坚守。

  为什么要被收购

  从官方的消息,收购的具体价格和方式并未透露,所以,我们无法得知第二个原因是否可靠,不过,至少买合众达不会太便宜。

  至于第一个原因,细分析起来又有两个不同的解读。首先,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以及目前国内电子制造业遇到的困境让众多分销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特别是国内近年来中小电子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生存的困境,只有更为严格控制成本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格,这就让作为供应商的分销商承担更多的压力,客户需要更低价格、更好的打包服务,甚至更长的付款账期,这对中小分销商而言,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而以合众达这样的专注于某个专项技术的分销商,在全新的客户需求面前,就缺乏了供应链上的成本优势,当然,依靠技术优势,业务量不会减少,但成长空间已经受限,公司前进的动力已经减弱不少。而对于艾睿这样顶级综合性分销商,供应链上的成本优势就异常明显,特别是整体供货能力更受客户的青睐。

  同样,我们需要考虑的是DSP市场的变化也是合众达对前景不甚乐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DSP虽然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面对来势汹汹的FPGA和功耗、性能日臻完善的各种通用处理器架构的双重夹击,市场威胁不小。再者,TI在DSP市场虽然依然是领导者,但传统的DSP应用空间正在压缩,各种新型应用反而成为DSP发展的重点,这些都迫使以DSP为核心业务的合众达面临转型的问题。对于倡导蝗虫式营销的TI而言,当然希望能够借助合众达的技术优势和艾睿的供应链优势,在中国市场更好地推广自己的DSP,可以说,从这点上,TI也许是收购的最重要幕后推手。

  对于艾睿来说,相比其主要竞争对手安富利和大联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明显存在严重的滞后,作为当前电子元器件需求占据半壁江山的中国市场而言,这样的渗透率与其全球市场地位严重不符。而借助收购合众达,一方面获得了众多新的本地客户资源,另一方面,依托合众达多年DSP技术开发经验,可以快速占据中国DSP市场的领先位置,而借此可以快速渗透到一些优质的通信设备客户和工业设备客户,并借机推广其他产品线的产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艾睿 合众达 DSP 201202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