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 AMD Versal Premium 系列提供了全新水平的存储器和数据带宽,具备 CXL® 3.1、PCIe® Gen6 和 DDR5/LPDDR5X 接口功能,可满足当今和未来数据中心、通信、测试和与测量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需求。第二代 AMD Versal Premium 系列能够加快数据流程并减少存储器瓶颈,令数据密集型应用可以得到加速、洞察得以解锁。作为一款异构计算平台,第二代 Versal Premium 系列旨在通过提供高计算密度、自定义存储器层次结构和 DSP 引擎资源,帮助用户实现各种
关键字:
AMD Versal Premium
CES 2025期间,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英伟达AI芯片效能演进速度已超过摩尔定律。资料显示,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共同创办人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黄仁勋近期对媒体表示,英伟达的系统进步速度比摩尔定律快得多。我们可以同时建立架构、芯片、系统、函式库和算法。 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就能比摩尔定律更快推进,因为你可以在整个堆叠上进行创新。CES 2025展上,英伟达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全新GeForce RTX50系
关键字:
英伟达 AI芯片 摩尔定律
从今年起,AI PC将不再是高端PC的专属,而会成为市场新常态。PC仍是CES核心主角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已经有五十多年时间的历史,见证了科技行业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 从早期的六七十年代的电视机、收录机和家用电器,到八九十年代的家用电脑、CD机和游戏机,再到新世纪的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参展商和展品也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而不断演变。 近年来,物联网、智能车、AR/VR和机器人(18.010, 0.19, 1.07%)等新兴
关键字:
AI PC 英伟达 高通 CES 2025
每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是科技圈最重要的盛会。今年,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表开幕主题演讲,推出了多款新品 —— GeForce RTX 50系列GPU、支持机器人开发的世界模型Cosmos,以及一台被他称作“世界上最小的个人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
关键字:
AI 超算 英伟达 联发科
汽车业的重磅消息,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昨日在国际消费电子大展(CES)宣布英伟达将与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TOYOTA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TOYOTA也将采用英伟达旗下自驾车平台Drive AGX Orin平台,使用英伟达芯片与操作系统。财经作家游庭皓在脸书粉专发文分析全球车市现况,如今已经没有欧系车的生存空间。黄仁勋昨日在CES演讲中提到,TOYOTA将采用英伟达汽车芯片,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TOYOTA在搭配英伟达车用芯片、操作系统,与新一代车辆及机器人通用处理器Thor下,效能将提升20
关键字:
TOYOTA 英伟达
1月8日消息,1月7日,英伟达推出了新一代DLSS 4技术,黄仁勋表示RTX 5090性能可以达到RTX 4090的两倍之高。据介绍, DLSS 4首次引入了多帧生成技术,可以用AI为每个渲染帧生成三帧。当它与DLSS技术套件协同工作,可以实现传统渲染8倍的性能,同时通过NVIDIA Reflex技术保持快速响应能力。英伟达表示,DLSS 4还引入了图形行业首个Transformer模型架构的实时应用技术。基于Transformer的DLSS光线重建和超级分辨率模型带来了2倍的参数和4倍的算力,可在游戏场
关键字:
英伟达 DLSS4 RTX 5090
1月7日消息,CES2025开幕式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了首个演讲。在该场演讲中,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发布新一代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列显卡,售价最高1999美元。(RTX 5070定价549美元,RTX 5070 Ti定价749美元,RTX 5080定价999美元,RTX 5090定价1999美元)黄仁勋现场公布了最新发布的 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 和 RTX 5070的价格,最高售价1999美元,该系列显卡将于今年一月上市。黄仁勋称基于Blackwe
关键字:
英伟达 Blackell架构 RTX50 显卡
英伟达在本周开幕的消费科技产业“春晚”CES上震撼亮相,似乎还没能打动股市投资者,股价反而创四个月来最差表现。美东时间1月7日周二,英伟达股价高开,盘初曾涨近2.5%,后大幅回落,开盘不到半小时后即转跌,此后持续下行,美股尾盘刷新日低时,日内跌6.3%,最终收跌6.2%,创2024年9月3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跌落周一连涨第三个交易日刷新的收盘最高纪录。在此之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刚在周一开幕的CES大会上面向现场6000多名观众发表主题演讲,并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基于Blackwell
关键字:
英伟达 CES发新品 黄仁勋 股价 惨跌?
1月7日消息,在正在举办的CES 2025展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的伙伴名单,其中国内厂商包括宇树科技H1和小鹏汽车老铁。公开资料显示,宇树科技作为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领先公司,不久前正式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据了解,H1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标志着国内人形智能机器人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更是双足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此外,据早前报道,小鹏汽车推出的AI机器人被命名为“老铁”,采用仿人结构设计,拥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
关键字:
CES2025 英伟达 机器人 宇树科技 小鹏汽车
《科创板日报》1月7日讯(编辑 宋子乔)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 2025)将于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就在展会前一天(当地时间1月6日)上午,英特尔和AMD相继举办新品发布会,高通紧随其后。英特尔首款Intel 18A制程芯片亮相Panther Lake处理器确认下半年发布:在1月6日的英特尔CES 2025演讲中,英特尔临时联席CEO Michelle Johnston宣布,首款Intel 18A制程芯片——英特尔Panther Lake处理器将于2025年
关键字:
AIPC CES展 芯片巨头 终端厂商 英特尔 AMD 高通
1 月 7 日消息,随着芯片制程工艺逼近物理极限,近年来提升芯片性能面临巨大挑战,而其中一项新兴的解决方案就是硅光子学技术(SiPh),有望打破这一瓶颈。最新消息称,英伟达与台积电已合作开发出基于硅光子学的芯片原型,并正积极探索光学封装技术,以进一步提升 AI 芯片性能。查询公开资料,硅光子学是指在硅基材料上构建光子集成电路(PIC)的技术,用于实现光学通信、高速数据传输和光子传感器件等功能。该技术融合光子电路与传统电路,利用光子进行芯片内部通信,实现更高的带宽和频率,从而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和容量。相比传统
关键字:
英伟达 硅光子 台积电 AI芯片
1月6日消息,最近,英伟达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官网上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AR眼镜专利,名为“无背光增强现实数字全息技术”(专利号US20250004275A1)。这项创新技术于2024年6月提交申请,并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对外公开。该专利的核心亮点在于其革命性地摒弃了传统AR眼镜中常见的背光系统,转而采用先进的数字全息技术和环境光干涉技术。通过精巧的光学设计和深度学习驱动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这项技术能够呈现出更为自然、清晰的虚拟图像,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增强现实眼镜(AR眼镜)作为一种前沿科技
关键字:
英伟达 AR眼镜
《科创板日报》6日讯,最近,英伟达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官网公开了一项名为“无背光增强现实数字全息技术”的AR眼镜专利(专利号US20250004275A1)。这项专利是在2024年6月提交的,并在2025年1月2日正式公开。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背光系统,采用数字全息和环境光干涉技术,通过特定的光学设计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了更为自然和清晰的虚拟图像呈现。
关键字:
英伟达 AR 眼镜 专利 无背光
1 月 3 日消息,综合韩媒《Chosun Daily》和SamMobile报道,有消息称英伟达和高通正在考虑将旗下部分2纳米工艺订单从台积电转至三星,这是出于“产能和成本考虑”。韩媒透露,三星将于今年(2025 年)第一季度开始 2 纳米工艺芯片的测试生产,另一方面,一家来自日本的竞争者 Rapidus 正在北海道千岁市建造一家晶圆工厂,目标是在 2027 年大规模生产 2 纳米工艺芯片。目前,台积电正来自多方竞争者的挑战,不过苹果公司仍将在今年的 iPhone 17系列手机中使用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
关键字:
英伟达 高通 芯片订单 台积电 三星
刚克服监管阻力被英伟达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Run:ai就要将旗下软件开源了。美东时间12月30日周一,Run:ai在自家官网公布,目前仅在基于英伟达系统运行的Run:ai软件将开源。这意味着,AMD和英特尔等英伟达的对手将能获取Run:ai的代码,调整它用于采用英伟达竞品硬件的计算机。Run:ai 表示:“我们渴望在迄今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扩大我们优秀的团队,扩大我们的产品和市场覆盖范围。开源软件将让它(软件)能够扩展到整个 AI 生态系统。”Run:ai的软件帮助管理和优化AI硬
关键字:
英伟达 AI 软件开源
英伟达、amd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英伟达、amd!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英伟达、amd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英伟达、amd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