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积电公司向台湾证交所提报的文件显示,台积电今年第四季度仍在继续购买芯片制造设备及有关的设施,该公司今年12月份共支出了11.8亿美元用于购置 36台新加工设备,台积电12月份的投资额达到了11月份的3倍左右。今年第三季度,台积电设备购买部分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6亿美元。
据报告显示,台积电今年的资本支出总额为27亿美元,不过此前台积电已经对这个数值进行了数度修改。相比之下,台积电的对手联电公司10月5日至12月23日之间仅共支出了13笔与设备采购有关的资本金额,总额仅2.76亿美元。
数
关键字:
台积电 芯片制造
编者点评(莫大康 SEMI China顾问):站在美国人立场居然提出利益平衡。认为代工夺走了IDM等的利益,所以要求它们在美国建芯片厂作为补偿。如果此等逻辑成立,那么一个芭比娃娃,中国加工仅挣1美元,而在美国销售可达10美元,那么同理美国也该返回点什么给中国。看来敢于大胆的想是市场经济的另一特点。
Harvard贸易评论最近提出一个有关为了保持美国的竞争力有必要在美国境内建造芯片生产线的讨论。
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很抱歉,在美国我们看到的是近年来芯片制造商接连不断的关闭它们的生产线。仅只有很
关键字:
Globalfoundries 芯片制造
全球半导体翻新,二手设备市场历来很难精切的界定及统计,有人认为是处于半祕密状态(semi-secrecy)。不管是出售二手设备的供应商或者购买设备的公司都比较含蓄,而不大愿意公布其细节。因为购买二手设备从好的方面被认为是节省投资,从不好方面可能会让人另眼相看。但是在目前阶段那些负面的影响可能会减少。因为一方面工业处于下降周期,二手设备抛向市场增多,而在另一方面业界对于二手设备的认识也逐渐有所改善。
ClassOne是美国Atlanta基一家翻新及纳米技术设备的供应商,进行二手设备的买卖,包括薄膜
关键字:
芯片制造 存储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飞凌周二上调了2010财年第一财季业绩预期。受此利好消息推动,英飞凌股价周二出现上涨。
英飞凌表示,该公司预计2010财年第一财季营收较2009财年第四财季将出现高个位数的增长,合并部门利润率也将达到高个位数。英飞凌此前预计,第一财季营收及合并利润率将环比持平。
英飞凌此次上调预期主要基于该公司汽车、工业以及多市场部门的业绩表现。英飞凌CEO彼得·鲍尔(Peter Bauer)表示,这一表现“主要是依靠我们领先的市场地位和严格的成本管理,也得益于
关键字:
英飞凌 芯片制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称,2009年全球芯片产业遭遇重创,或刷新自1985年以来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纪录。
据Gartner报告,今年全球芯片产业总营收2260亿美元,较2008年减少290亿美元,下滑幅度11.4%。Gartner指出,全球芯片产业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Gartner芯片研究主管斯蒂芬-奥赫尔(Stephan Ohr)在一份声明中称:“2009年第一季度芯片营收延续2008年第四季度恶化趋势,继续大幅下滑。”
关键字:
英飞凌 芯片制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英特尔提出起诉一天之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对美国政府的行动发起了反击。他说,美国政府的不作为阻碍了经济复苏。
欧德宁在介绍《今日美国》独家采访时说,英特尔已经承诺在两年里向俄勒冈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投资70亿美元用于纳米技术生产。这将支持7000个工作岗位。
欧德宁说,根据FTC最终可能强制执行的补救措施,我们要投资的7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可能会投资到其它地方。不过,欧德宁补充说,我不准备说那正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欧德宁抱怨说,
关键字:
英特尔 芯片制造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2009财年年报(表20-F)。该年报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www.sec.gov网站和英飞凌公司www.infineon.com网站的“投资者” 部分找到。公司股东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investor.relations@infineon.com,向投资者关系部免费索取报告打印件。
关键字:
英飞凌 芯片制造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今日对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提起诉讼,指控英特尔十年来涉嫌非法利用其市场主导优势压制竞争对手,稳固其垄断地位。
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英特尔的指控主要包括,使用威胁及捆绑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阻断对手进入市场,剥夺消费者的选择自由,限制芯片工业的创新等。联邦贸易委员会不追究经济处罚,但将敦促英特尔改变其竞争方式。例如重新定价,限制打包产品以及有可能的专利分享等。
英特尔随后发表声明称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误导”。英特尔的做法“完全公
关键字:
英特尔 芯片制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工业巨头Sistema总裁对媒体表示,公司正同俄罗斯政府谈判,希望参与到俄政府对德国最大芯片制造商英飞凌的入股交易中。
Sistema的业务涉及电信行业及石油领域。公司在今年9月称,曾考虑购入英飞凌增发的股份,但随后又表示反对,并表态不再考虑收购英飞凌资产。但在本周二接受俄媒体采访时,Sistema总裁Leonid Melamed表示,他的公司仍在就此事谈判,考虑成为俄政府进行收购的合作伙伴。
这位总裁说,“Sistema的IT业务子公司是否会直接入股,我
关键字:
英飞凌 芯片制造
12月15日消息,俄罗斯Sistema公司总裁今日表示,公司正在就俄罗斯政府可能收购英飞凌股份一事中成为俄方合作伙伴之一进行谈判。英飞凌是德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夏天时曾表示,俄罗斯政府正考虑投资英飞凌。
而电信石油巨头Sistema 9月时表示,曾考虑买入英飞凌的增发股票。但同时又称不再计划买入英飞凌资产。
但是Sistema总裁Leonid Melamed周二接受商业日报Kommersant采访时表示,公司仍在就英飞凌一事中作为国家可能的合作伙伴进行商谈。他
关键字:
英飞凌 芯片制造
12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芯片制造商NEC电子与瑞萨科技表示,它们将在明年四月份完成俩家公司的合并。按运营利润计算,它们计划在合并后的第一财年内实现盈利。
此外双方还表示,通过针对海外市场的销售攻势的增强以及产品线的扩展,按照净利润计算,经合并后成立的瑞萨电子公司将在第二个财年内实现盈利。
作为此次合并的双方,NEC电子的65%股份受NEC公司掌握,而瑞萨科技则被日立与三菱电机公司所共同拥有。这俩家公司的结合将形成继英特尔公司与三星电子公司后全球第三大的芯片制造商。
然而
关键字:
瑞萨 芯片制造 NEC
2009年是Intel和AMD两家芯片制造巨头的过渡年份,在双方关系方面,在反垄断和专利纠纷上达成和解是最大的企业事件,而在技术方面,双方都拿出了重大的架构性进展,包括积极的多内核设计、低能耗处理器甚至在单个芯片上放置数据中心的努力。Intel推出了Nehalem,AMD推出了 Istanbul,不过更好的还在后头,因为先进的图形功能将更紧密的集成在处理器和平台上,如果运气好的话,明年的年终总结会有更多好戏。
Intel & AMD:2009年的十大故事一:AMD和Intel和解反垄断纠
关键字:
AMD 芯片制造 核心处理器
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AMD预计,推出新产品和修订外包协议后,2011年该公司毛利率将提高到45%以上。
在巴克莱银行举办的投资者会议上发言时,AMD CFO托马斯·塞菲特(Thomas Seifert)表示,最近与英特尔达成的协议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根据协议,AMD将能够外包更多的生产任务。
路透财经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AMD 2011年毛利率为43.1%。
塞菲特说,“我们与Globalfoundries的协议将与2011年第一季度到期,我们将不必再为没有使
关键字:
Globalfoundries 芯片制造
英特尔架构事业部副总裁兼英特尔嵌入式及通讯事业部总经理Douglas Davis先生近日参观了位于清华大学内的英特尔与清华大学共建的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时与电子工程专业师生分享了英特尔对于未来嵌入式市场的愿景,并且介绍了嵌入式英特尔架构在这一市场中的价值和优势。
Douglas Davis先生表示:“英特尔的优势在于芯片制造和架构两方面,而这一优势在嵌入式市场未来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明显。我们相信,未来人们对于嵌入式设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些与互联网相连并且更加智能的设备将极大地改变
关键字:
英特尔 嵌入式 芯片制造
按SEMI工业研究和统计的专家报道,2010年全球半导体业与2009年相比会好许多,芯片生产线投资将增加65%。但是至今未见有一条新的生产线开建,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样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吗?
预测明年半导体销售额上升
从09年11月起许多市场调研公司开始大幅修正预测数据。VLSI指出,由于产能不足,加上库存水平低,所以明年芯片的ASP可能上升。SIA把 2010年半导体业预测调升为2420亿美元,增长10,2%。Gartner也再次更新2010年半导体业的预测为2550亿美元,增长达13%
关键字:
台积电 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介绍
制造芯片的基本原料
如果问及芯片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会轻而易举的给出答案—是硅。这是不假,但硅又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难以想象吧,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充满着神秘感的芯片竟然来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当然这中间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才行。不过不是随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细选,从中提取出最最纯净的硅原料才行。试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价而又储量充足的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