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周一芯片设计公司ARM表示,会保留公司物联网平台和数据部门并作为独立业务运营,取消了之前将这部分业务分拆给软银集团的计划。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ARM公司在周一一份声明中表示:“经过深入调查和考量,我们已经确定物联网平台和数据部门可以作为独立运营业务同样可以实现利润。在ARM公司的保护下,各有属于自己的损益表,而且出现运营中断的可能性更小。”“一旦拟议中的业务转移完成,我们将公布更多细节。”成立物联网部门是ARM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拓展业务,管理数百万接入互联网设备产生的信息。ASRM的主营业务是进行
- 关键字:
软银 ARM 物联网
- 8月13日上午,江苏省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无锡召开,BSI应邀出席此次成立大会并在会上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黄运海、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亚光等领导出席会议。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亚光在讲话中指出,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从概念探索、从传感起步、从标准引领、从应用推广,覆盖“感知、连接、平台、应用、安全”等上下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希望物联网标委会积极搭建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平台通道,推动物联网标准与物联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 关键字:
物联网
- 涉及精准定位和运输数据的资产跟踪模块,非常适合组建无电池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电池的网络节点几乎可以部署在任何环境中,对维护工作的需求很少甚至没有。为了满足市场对先进无电池传感器标签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提出一个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识别资产和监测资产移动速度的跟踪系统,无电池的资产标签通过射频无线电力传输(WPT)架构接收数据通信所需电能,并采用一个独有的测速方法生成时域速度读数。
- 关键字:
无线电力传输(WPT)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射频 能量收集 无线充电 物联网
- 全球工业级存储领导大厂宜鼎国际,与全球工业电脑大厂友通,连手打造RemoGuard远程管理系统,透过宜鼎专利的双频管理存储技术,在物联网(IoT)装置的急剧增长下,仍能有效进行远程管理,与监控各地数量庞大的IoT连网装置。近日友通以宜鼎IoT解决方案为基础,推出软硬整合的RemoGuard物联网解决方案,整合宜鼎iCAP及InnoAGE独创的双频管理技术,与友通硬件团队共同研发,可大幅降低维运人员成本及响应时间,提供实时监测和一键复原来避免服务中断,瞄准未来智慧自动化的无人产业商机,如广告机,
- 关键字:
IoT
- 如今“颠覆性”一词可能被过度使用,但它通常只适用于一种技术。例如,当90年代末期PC产业真正开始腾飞时,半导体行业就出现了一段两位数增长的时期。尽管业界尽了最大努力,但直到21世纪初期手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种情况才得以重演。许多人都在寻找下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以引发半导体行业再来一段两位数的市场增长时期。一段时间以来,物联网(IoT)一直被视为是这一触发器,但或许由于其迥然不同的性质,它尚未真正产生这样的影响。但是,现在随着5G技术的出现,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发展的增加,云计算的持续重要性,以及增强/
- 关键字:
IoT PC IDM ASP SMS AiP RF
- 互联的设备依赖于两个核心功能,即通信回传和电源。对于物联网(IoT)设备,经常会出现三个核心问题:电源、通信和安全性。像WiFi这样的无线技术已在市场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多年,但却为这三个问题困扰。无线电池供电的设备需要定期充电,WiFi的频段饱和。这是当今两个常见的问题。较大的功率需求需要主电源连接,这使安装点复杂并受到限制。
- 关键字:
PSE PD IoT IIoT LAN
- RISC-V作为新兴架构,以其精简的体量,或许在未来的IoT领域中能取得绝对优势。 近期ARM的争斗、收购事件持续在业界引发热议,芯片设计领域的企业再次进入到公众视野。而与此同时,发展迅猛的ARM还面临着新晋者RISC-V架构的挑战。 或者说,芯片设计、芯片架构的高壁垒行业中,RISC-V这股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尤其是近年来面对着异构计算的趋势,甚至有业内专家预测,未来X86、ARM、RISC-V有机会三分天下。 此处所说的芯片架构便是指令集架构,处理器能识别的指令的集合就叫做指令集(ISA,I
- 关键字:
RISC-V 架构 iot
- 组织可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监视来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安全性,但雇主还必须评估其潜在影响。随着健康和安全问题成为每个企业未来的核心,人们将发现一个新的数字接口:他们的身体。生物识别交互包括几种用于测量和分析人的身体或行为特征的方法。考虑到个人的独特生物属性-指纹、语音、面部、虹膜或DNA-生物识别技术比密码具有可观的优势,但机遇和风险远远超过了访问控制。用于员工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生物识别传感器已经在诸如政府和金融服务等高安全性环境中使用了数十年,但是现在,各种规模和行业的企业都在部署IoT
- 关键字:
物联网 生物识别
- 物联网(IoT)和工业物联网(IIoT)已成为互联工厂的代名词,它们使传统工厂更加智能化,以获得更高效率所带来的收益。如今,工厂监控设备配置越来越普遍,诸如化学品储罐、泵设备、检漏设备或火灾防控设备等。IIoT的下一阶段会涉及工厂连接,并扩展到工厂范围之外。将传统工厂车间之外的资产经济有效地集成到工厂控制基础设施中,无线电池供电的感测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超出工厂原有范围时,为何电池供电的感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答案很简单:工厂通常会随时间(有时甚至是几十年)的推移而发展,电池供电的感测和控制功能则
- 关键字:
IIoT IoT
-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 Mouser Electronics ) 即日起开始分销 Laird Connectivity 的全新 Pinnacle 100 蜂窝调制解调器。此多功能无线调制解调器将蓝牙5技术的优点与低功耗蜂窝LTE连接技术结合在一个全集成解决方案中。Pinnacle 100调制解调器通过了无线电监管、蜂窝和网络运营商的全面认证,是在物联网 (IoT) 应用边缘运行的电池供电设备的理想 低功耗&nb
- 关键字:
RTOS IC IoT
- 9月10-12日,华为将在东莞松山湖举办2020年度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Together,届时不但会有基于安卓的新版EMUI 11,还会有鸿蒙SO 2.0!鸿蒙1.0就是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的,而且当时华为就明确表示,2020年会推出鸿蒙2.0,2021年继续推出鸿蒙3.0。当然,尽管大家期待最高的就是鸿蒙系统用于智能手机,但事实上,鸿蒙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比如物联网。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在华为看来,一致性方法、无缝用户体验的缺乏,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发展,而华为正努力确保“物联网设备
- 关键字:
华为,鸿蒙OS,物联网
- 2020年7月28日,在上海“英特尔智能边缘创新日”活动上,英特尔公司重磅推出了“英特尔®边缘软件中心”(Intel® Edge Software Hub,以下简称“边缘软件中心”),可通过一站式的生态资源供给,帮助开发者和客户获取软件工具,快速开发原型,减少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英特尔此举更加推进了他们从硬件厂商转型为物联网软件中心开发商,依托英特尔开源的OpenVINO™工具套件在异构计算平台的智能边缘推理加速效能,目前“英特尔®边缘软件中心”已可为视觉、工业、零售领域提供相对应的一站式边缘洞见软件
- 关键字:
OpenVINO 英特尔 边缘计算 物联网 人工智能
-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近日宣布推出基于其Ensigma Wi-Fi技术的最新知识产权(IP)产品 IMG iEW410 。为满足中低端市场的需求,Imagination在其最新发布的IMG iEW400基础上又开发了iEW410,旨在满足入门级物联网(IoT)、可穿戴设备和可听戴设备等成本敏感型应用的通信要求。iEW410基于最新的IEEE 802.11ax Wi-Fi标准,可通过如下一系列新功能提供更强大的性能、吞吐量和节能性:● &
- 关键字:
IoT IP TWT OFDMA DCM PMU QFN UMAC
- 物联网(IoT)超低功耗无线技术的创新者 Atmosic™ Technologies 和接触者追踪解决方案提供商 TraceSafe Inc. 共同宣布,TraceSafe在AllSafe 手环中采用了Atmosic M2解决方案。 M2系统单芯片(SoC)功耗极低,可大大延长AllSafe手环的电池寿命,同时还支持连接到网关的蓝牙远距离连接技术。发展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新冠肺炎(COVID-19)风险曝露通知新冠肺炎对大众健康的严重威胁仍然存在。但随着仓库、工厂、企业
- 关键字:
IoT SoC
- 2020年已悄然过半,在今年这场持久的“科技战疫”中,远程会议、在线教育、智慧医疗、无接触智能零售等新业态加速部署和发展。智能应用的井喷式爆发,激荡起智能创新的又一波浪潮,我们也得以从中洞悉产业前行的新机遇和新方向。 智能边缘正在快速崛起据IDC预测,2025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将增长至270亿,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000亿台,全球数据总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163 ZB。而未来超过70%的数据和应用将在边缘产生和处理,边缘市场正在快速崛起,推动了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所谓边缘,是指在靠近物与数据源头
- 关键字:
Intel 物联网
物联网(iot)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物联网(iot)!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物联网(iot)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物联网(iot)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