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科技部质疑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法

科技部质疑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法

作者: 时间:2009-11-16 来源:经济观察报 收藏

  科技部专家们还发现,支持“产能过剩论”的主要是一些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进入行业较早,大都习惯了高利润的生存模式。大量的后来者试图涌入这个行业,势必危及他们既定的利益格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854.htm

  “因此,不排除一些企业故意散布产能过剩的言论,制造人为恐慌,好阻止后来者进入。”前述科技部专家说。

  据悉,日前工信部和发改委也已派出多个调研团队奔赴地方,摸底光伏产能,以便为后续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截至目前,调研尚未得出相关结论。

  过剩之辩

  报告也承认,最近两年产业发展迅猛,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高涨。

  在生产大省四川,2007年的产量仅700吨左右,去年突破2000吨,仅在乐山、雅安两地,今年已建和在建的产能已超过5000吨。预计到2010年,总产能将达到3万吨以上。

  而在光伏电池环节,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但到2008年已达2600兆瓦,而当年全球总产量不过7900兆瓦。

  2008年以前,国内光伏玻璃生产线只有4条,但2008年至今已经整整上了40条。

  大干快上难免乱局横生。环保、能耗等问题让这个所谓的产业戴上了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一些专家也痛批这种“一哄而上、重复投资”的混乱格局,认为需要加快整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显然也是采信了这些观点。

  不过在科技部看来,这却未必就是坏事。一位科技部官员就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复投资是必然,也是必要的。不然哪来的竞争?哪来的进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介绍,国内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去年产量不到5000吨,今年产量到1万吨。“但去年我们国内消耗量4万吨,进口了3.5万吨。”李俊峰说。

  科技部的调研报告,把目前的状况描述为“带有产业培育阶段性特征”的过剩。

  科技部报告认为,发展初期过后,随着产业不断成熟,这种“虚热”的症状会慢慢退去,不宜人为强力退烧。

  而对于眼下的“过剩”,看上去似乎是光伏产能超过了需求的进度,而科技部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需求的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

  前述科技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说产业产能过剩,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国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能源了。但让我说,全国100%都用新能源都不能算过剩,更何况我们现在还面临电力紧缺的威胁。”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国家确定的光伏产业规划远远落后于产业迅猛发展形势,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仍处于“民间推动政府”状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光伏市场目前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其真实市场需求规模不是取决于实际能源供给缺口,而是取决于各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科技部调研报告则认为,电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新能源电价补贴政策滞后,导致国内新能源市场培育止步不前,羁绊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在科技部看来,解决目前所谓的产能过剩,应该在市场培育方面多下工夫,而不应本末倒置,盲目封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