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中期亏损扩大至2.77亿美元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尤其是存储器业,有几家不困难?亏损期都到了46个季度,有的甚至更长,如海力士、美光、尔必达以及台湾地区众多的存储器厂。但是各国地区与政府都把它当成是战略产业,名正言顺地的出面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而中芯国际却是势单力薄,无人相援,于08年3月31日宣布退出存储器业,比奇梦达还早,为此业界都感到不解与婉惜。因此中芯国际在中国所处的地位,其实是个两难境地。这也是在中国半导体业中一个无法讲得十分清楚的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8427.htm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在中国半导体业中取得的点滴成绩均来之不易。如果拿特许与中芯国际的发展相比较,从中可能感觉到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中的艰辛。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首先应该搞清的是如何正确地为产业定位以及政府应该如何更加有所作为。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今非夕比,我们看到了今天的政府支持航空航天的空前力度,这样的支持力度完全可以针对基础性、战略性如此之强的半导体产业。
中芯国际要思变
诚然,回过头来看中芯国际的发展过程,也有一些可以值得探讨的地方,如全国菱形布局及多条12英寸生产线等。尽管外部环境因素等无法与它人相比,但是内因仍是占主导地位。因为目前产能并非是主要矛盾,加上单纯靠芯片代工利润很薄,同质化现象造成价格战。所以即便折旧再减少,产能利用率再提高,也无法抵御毛利率太低而导致的亏损局面。
因此,中芯国际可能要重新考虑盈利模式。我们来看台积电,它己经实现盈利,而且那么强大,也不断地在推出新的思路,如代工2.0版本、扩大MEMS代工、 甚至进军solar等。
似乎只有求变,才有生存的余地。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假如今天中芯国际也被xxxx重金收购,中国半导体业会是什么样?这对于中芯国际而言,也许是企业行为,而对于产业、对于政府,我们不应该想得更深一些吗?
中芯国际二季财报背后:淡化海内外风险
净利为-9800万美元,中芯国际已连亏9季度。但是,2009年第二季度,却是这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具竞争力的时期。
2009年第二季度,中芯总销售额由第一季度1.46亿美元上升到2.67亿美元,提高了8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2%。
这不是让中芯真正高兴的地方。它最得意的地方在于,中高端产品所占的比例。财报显示,90 纳米至130纳米高端逻辑芯片营收环比增长135%,已提高至41%,其中,90纳米产品占16.6%,历史最高。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很高兴,财报中,他不厌其烦叙述了一大段。
另一个让张汝京高兴的理由在于,第二季度,所有地区客户需求都在恢复,而亚洲市场需求带动力最强劲,其中,大中华区收入增加了87.4%,北美收入环比也增加了85.3%。中芯国际来自大陆的营收已超过30%。
同时,中芯65纳米产品今年已试产,45纳米产品正在紧急认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