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业界动态 >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作者: 时间:2009-05-08 来源:创业家 收藏

  晶硅技术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我们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组件价格不断下降,薄膜在成本上的优势会越来越弱。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173.htm

  链接:的未来之争核心是技术之争。当前市场主流技术为晶硅技术,但非晶硅薄膜被很多人认为是未来的突破方向,成为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晶硅技术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产业链完备,最高20%的光电转换效率较薄膜技术有较大优势,但生产成本较高。薄膜技术较多,代表企业为美国的FirstSolar,也是全球唯一实现工业化量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其独有的碲化镉技术能够实现10%的转换效率,高于薄膜行业的8%平均水平。

  七问:中国,未来的全球主导者?

  国内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但通过承接欧美日领先企业的生产转移,中国“全球太阳能制造基地”的地位能够确定下来了。

  《创业家》:在您看来,中国企业的总体研发能力显然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那么中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中国能否在这个新兴产业中拥有主导权?

  施正荣:2008年大陆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总量30%,占其中的30%。中国光伏产业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产业在短短五年内就成长为世界领先产业。这说明什么?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产业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我们也可以成为某个朝阳产业的主导者。

  尽管国内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但不排除一些有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或者具有精细化生产管理能力的企业会和国外公司进行合作,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转移到国内进行生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国外公司分两种。一种是能源公司,要做电站,自己也有硅材料,但要到中国来找加工商。他们要找那些产品最好、技术最先进的公司。另外一种企业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本国生产太贵,因此把制造向中国转移,它能够把新的技术带给中国企业。

  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那么中国作为“全球太阳能制造基地”的地位就确定下来了。

  链接:随着近年来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也渐趋明朗。美国、德国和日本牢牢占据了研发优势。其中美国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显,世界最成功的薄膜太阳能企业FirstSolar,全球转化效率最高的单晶硅电池生产商Sunpower都诞生于美国,同时硅谷也日益成为薄膜太阳能的全球研发中心。而全球制造则在向中国集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同时,东南亚国家也在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关键词: 尚德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