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五问:半导体?制造?能源?光伏的本质何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173.htm能源产业才是其根本属性。半导体对我们来说无非是一个技术。与半导体产业不同,太阳能的技术更新非常慢。
《创业家》:我们知道您有一个观点,认为光伏产业是一个横跨三种属性的产业。那么哪一种属性才是这个产业的根本属性?这几种属性之间会不会存在冲突?
施正荣:是的,光伏产业兼具半导体业、制造业和能源业三个产业的属性。但能源产业才是其根本属性。半导体对我们来说无非是一个技术。
目前,太阳能整个产业的任务就是要把成本降下来,把规模做上去。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一旦将来达到一个水平,大众都能接受了,就没有必要再降价了,这时才能考虑市场份额、销售量等等。
此外,太阳能组件也存在产品附加值的问题。太阳能板看上去都一样,但它的转换效率是不同的。比如你买A供应商的太阳能板,1MW发电量只有5万度,而你买尚德的一年发电量是5.5万度,投资一样,但你的回报率要高10%。
半导体产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但太阳能不是,它更新很慢。尚德对各种技术都非常了解。所以我们知道要想在这个领域有革命性的创新,不是不可能,但这个可能性很小很小。美国的FirstSolar应该讲现在做的很好了,它是这个行业的革命者,但它也没有把这个市场独吞掉,他只是占有一定的市场。
六问:薄膜挑战晶硅,谁更代表未来?
除了FirstSolar之外,薄膜技术大部分都是泡沫,尤其是非晶硅薄膜。
《创业家》:提到FirstSolar,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晶硅太阳能和薄膜太阳能的技术之争呢?你认为,晶硅组件有无长期的竞争优势?
施正荣:除了FirstSolar之外,现在的薄膜技术大部分都是泡沫,尤其是非晶硅薄膜。
硅谷现在大量在研究的就是薄膜技术。在过去30多年中人们一直在对薄膜展开研究,在实验中转换效率这些问题该突破的都突破了,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产业化。如何才能使好的技术产业化?能做到转换效率比较高,制造成本比较低?目前除了FirstSolar之外,还没有一家做到。
而FirstSolar也存在问题,它的技术是碲化镉。那么你把世界上的碲都用光了能生产多少太阳能组件?有人说10GW,有人说20GW。而铜铟镓硒(CIGS)技术中的铟也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金属。所以,我不认为这些真的是革命性的技术。但如果说硅基薄膜,我相信有未来。
尚德最新推出的“冥王星”系列产品能够把单晶硅的转换效率做到19%,多晶硅转换效率做到17.5%。多晶硅的转换效率现在一般都在15%,而全世界只有尚德能做到17.5%。而单晶硅,美国的SunPower能做到20%以上,但是它的成本要比我们高得多,我们对它的优势是廉价的产业化工艺。因此,冥王星一推出就像一个重磅炸弹,有投资者打电话来说我们的技术:“toogoodtobelieve”(好的难以置信)。而我们后面还有进一步提高它的效率的明确线路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