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四问:央企进入,天变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173.htm中国能源产业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最担心的是,如果这个产业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国企控盘的局面,这会阻碍了产业的创新能力。
《创业家》:您刚刚提到了央企的介入,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这将是一次深刻的变局。中国光伏产业是依靠民营企业的力量走到了世界前列,央企的进入会怎样影响这个产业生态的进化?
施正荣:在国外,民营企业只要有钱就可以投资太阳能电站。去年我们收购了一家美国的集成公司,又和美国一个投资商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投资建设电站。我们目前已经获得了美国最大的一个35MW电站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权,接下来大概两三年中我们将在美国将建设和经营大概超过150万千瓦的电站。
但是在中国我们感觉到最好要跟国有企业合作,否则很难开展这个事情。中国能源产业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我想,未来中国的产业格局中,EPC可能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存在,但业主一定都是央企。这个局面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央企会拼命向上游厂商压价。而国家定价也不会给的很高。这将给上游的民企造成很大的挑战。
我听说很多央企做风能都是不赚钱的,甚至还亏,为的是拿指标。因为国家有一个硬性指标,到2010年3%的发电量要是绿色发电。
国企如果出于这个目的来不理性地抢夺项目,那么终端市场很快就会被它们占领。因此,我们强烈反对招标制度。中国要发展太阳能就不能通过招标来定价,而应该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折价规定定价。比如说今年1.8元,明年1.6元,后年1.4元,到2012年1元,这样降都比你招标要好。
事实上,在国外,太阳能产业是一个有着稳定投资价值的产业。中国发展光伏产业,潜在的投资者很多,包括外国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政策是不是让大家放心,让大家有信心来投,同时能够有适当的回报。风电为什么现在都还是国电?核心问题是无利可图。所以这次我们向政府也提出了建议,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金和资源来建设我们的电站,我们的政策要让人家有利可图。
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是民营和国企的合作格局。我最担心的是,如果这个产业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国企控盘的局面,这会阻碍了产业的创新能力。
链接:敦煌10MW光伏电站是我国府批准的第三个太阳能电站示范项目,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在中国光伏市场启动前夕的敏感时刻,敦煌电站的招标引起了国内外光伏企业的关注,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有5大发电集团也现身其中。3月20日左右项目开标,结果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的组合以低至0.69元/度的价格中标,远远低于1.5元/度的平均报价水平。此价格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是开国内光伏市场恶性竞争的先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