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业界动态 >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七问施正荣:破解中国光伏劫

作者: 时间:2009-05-08 来源:创业家 收藏

  未来,美国和中国将是两个最大的市场,接下去是欧洲、印度,然后是日本、韩国。日韩的发展力度虽然比较大,但是由于国土面积的限制,总量不会太大。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中东和北非,如果把中东和北非的沙漠都装上电站的话,这个电可以输送到欧洲,所以它们的潜力非常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173.htm

  但是,硅料价格畸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新一轮市场的启动是基于低价格的,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都是基于低成本制定的,原料价格再上去的话,这个市场就没有人做了。

  链接:在未来主流可替代能源的选择中,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种子选手”。其中由于生物质能发电的原材料主要是粮食作物,因此受到的道德诟病最为严重。而风能不仅仅面临风口资源有限的问题,而且由于其发电质量不高,全球普遍限制风电在主干电网中的份额比例。太阳能则一直因为其高成本、高电价、高补贴而饱受质疑与诟病,这种声音也影响到了我国政府的决策。

  2007年,施正荣提出到2012年实现“一块钱一度电”,考虑到火电价格在未来上涨的空间,施正荣认为届时发电的成本将与常规发电成本持平或接近。现在,主流厂商已经能够把价格降低到1.5元一度电。

  三问:军阀混战重来,谁将最终存活?

  中国市场的启动,一定会引来一场“军阀混战”。受到金融危机打击而关停的很多小企业会死灰复燃。但最终的生存者一定具备三个要素。

  《创业家》:以中美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会对给产业带来很大的增量,中国光伏产业会不会再现战国时代?有可能出现什么新的变化?谁将最终生存下来?

  施正荣:中国市场的启动,一定会引来一场“军阀混战”。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我们70%的光伏制造厂现在已经处于停产或者是半停产状态。现在它们将会死灰复燃。

  另一方面,中国刚刚开始大型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投资者也好,EPC(工程承包商)也好,经验都还不足。他们可能更多的关心价格,不会太多关心系统的品质、寿命或者发电量。这将把市场带入一个鱼龙混杂的状态。

  现在这种状态已经初现端倪。不管是做硅片的企业,还是做电池的企业,现在都要到下游去做电站。还有那些原来是做其他行业的,现在也都要去做电站,做集成商。产业链完全混乱了,在中国,一哄而上质量就很难讲了。

  鱼龙混杂会导致一个价格的恶性竞争。为什么呢?这通常是中国企业抢占市场的惯用手段。这不仅是在中国市场,在国外市场也是这样,中国企业进入首先都是价格战。

  我认为,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真正走出这个乱世。最终控制局面的将是央企。这就是为什么风能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哄而上,形成混战的局面?因为风能电站的工程远比太阳能电站要大得多,没有实力的小企业无法进入。太阳能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局面。最终当电站大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一些小的公司会全部退出,主导下游产业的很可能是一些央企的电力公司。

  我认为,能够活下来的民营光伏企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个是规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第二是产业链的建设,制造业必须有稳定的产业链配套;第三点就是技术。如果不具备这三点很难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竞争。



关键词: 尚德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