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挑战英特尔 AMD要走小型化芯片制造商之路

挑战英特尔 AMD要走小型化芯片制造商之路

——
作者: 时间:2005-06-16 来源: 收藏
    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芯片制造能力如今正在逐步改变,正走出一条与英特尔完全不同的小型化芯片制造商之路。 

    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未来运营计划,其中包括在2007年之前提升PC和服务器领域的芯片产品功能。并且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接受分析家采访的同时,此次公布了诸多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具体信息。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AMD在PC以及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运营能力之强大有目共睹,先后签下了包括惠普、Sun等重量级制造商。不过芯片巨头的野心远远不仅如此。据公司商务计算副总裁马特-谢尔先生透露,在2007年以前,AMD将会逐步扩充自己的芯片产品线,并且在明年将会发布整合可视化和安全特性的新型芯片。 

    与此同时,公司表示计划在2006年上半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建立一座新的的芯片制造工厂,将目前的工厂数量扩充到四座。据悉德累斯顿新制造工厂将完全支持300毫米晶圆和先进的65纳米制造工艺,因此生产效率将得以大幅度提高。毫无疑问,芯片制造工艺提高带来的制造精度提高可以在同等原料上出产更多的芯片产品,不过AMD的老对手英特尔目前已经开始采用300毫米硅晶和65纳米两项最新技术。 

    虽然在芯片性能方面AMD的产品比起老牌劲旅英特尔已经不落下风,甚至隐隐然已经有超越后者的趋势,然而众多大型芯片采购者仍然对其抱有怀疑的态度。实际上比起英特尔的巨大规模,AMD的小本经营是否能够保证稳定的出货量确实让外界感到忧虑。作为AMD逻辑技术和制造部门副总裁的达恩-奥斯安德斯先生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一直就不算很高,这主要也源于饱受指责的AMD生产流程。 

    “一般来讲大型电脑制造商都不倾向于选择AMD的芯片,”加州一家咨询公司副总裁单-哈特撤尔特先生如是说。早在1998年到1999年的时候,AMD就曾经因为芯片发布延迟而引起了一系列的恐慌,因此如今大型采购商的忧虑不无道理。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奥斯安德斯绘声绘色的表示:“那次的经历让我发誓,我不会让尴尬的局面再次发生。” 

    奥斯安德斯表示,目前的AMD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进自己的生产流程,其中就包括一种名为“自动准确生产”技术的引入。通过此项技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良状态的机器将会自动关闭,而遇到问题的芯片将会在下一步被妥善解决,并且生产过程的管理者将会对全局生产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一来生产线上诞生的坏芯片产品数量将会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自动准确生产技术的用处还不仅如此,AMD甚至可以在芯片产品生产到一半的过程中改变产品的最终目标。举个例子,一批正在生产的桌面芯片产品,然而市场突然发生改变而倾向于笔记本电脑市场,这时AMD可以停止进行了一半的桌面芯片制造过程,通过自动准确生产技术将这一批产品改换为笔记本芯片产品。

    哈特撤尔特先生表示,虽然英特尔在采用300毫米晶圆生产技术方面要提前于AMD,后者如今还在使用200毫米晶圆技术,但是AMD一直在致力于提高产品的产量。与此同时自动准确生产技术的引入将会大大提高AMD的芯片生产效率。 

    在过去的2004年中,英特尔的销量达到了340亿美元,并且在美国各地拥有多家制造工厂,甚至还在爱尔兰有一家工厂,主营芯片产品包括奔腾、赛扬、Xenon系列。另一方面AMD在去年的销量仅仅为50亿美元,而生产家用芯片Opteron, Athlon以及Turion系列的工厂仅仅为一座。这也意味着AMD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面临“以少打多”的局面。 

    “在调配资源方面,我们必须比老对手英特尔更为明智。”奥斯安德斯先生表示,“他们可以把一整座工厂仅仅用于笔记本或者服务器芯片的制造环节,这是我们做不到的。” 

    实际上,在去年中英特尔的PC芯片产品总体利润率高达49%,与此同时AMD的芯片利润率仅仅为12%,这也意味着在AMD身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不过芯片产业咨询公司Insight64领导南西-布鲁可胡德先生表示,英特尔在生产过程的改革方面显然不同于AMD。“英特尔往往倾向于把所有的改革积累到一次性爆发,而AMD则更喜欢细水常流式的改变,如果把一位英特尔芯片制造工厂中的工人更换到AMD的工厂中,几天之后他就会跑出那里,并且还认为那里的家伙都已经疯了。” 
 
    无论怎样,AMD的强劲表现还是不可否认。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一再攀升,在最近一次统计数据中,包括PC、服务器、笔记本芯片在内的整合芯片市场占有率AMD为16.6%,英特尔为82.2%, 

    “AMD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在他这个领域的失败者不计其数,然而他如今却生存下来了。另外比起英特尔的规模宏大,AMD更会利用小规模所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 AM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