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 的太阳能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上述改进型BUCK电路如果采用两个MOSFET驱动互补的方式,除了降低损耗外还可以达到一些比较好的结果,比如不用考虑电流续流问题,因为电流可以在电容上倒流。但反相电流增加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只要电流倒流产生的损耗比通过传统BUCK电路二极管管压损耗小,整个系统相对来说损耗是减小的。推导过程和传统算法一样[6],只是电感电流可为负。由于IR2111单路PWM波输入时,可以输出带死区上下管驱动信号,在控制策略上只需要控制单路PWM输出的占空比即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074.htm2. 2 逆变器设计
逆变器的拓扑如下图所示,通过控制通过电感上面的电流信号可以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功率因素以及相应的谐波成分。目前简单的控制算法是电压外环加电流内环PI控制。复杂的有带FIR滤波的重复控制、矢量控制(三相)等等。本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电压电流环控制方法,通过锁相查表的方式获取波形数据,针对电网需求可以作一定量的无功补偿。

图表 2.2.1逆变系统拓扑
2.2.1逆变器参数选取
单相逆变器由直流侧、逆变桥及输出滤波组成,单相逆变器简化拓扑如图2.2.1所示。逆变器控制模型中,参考正弦波

由于逆变器采用单相桥式电路,可以采用单极倍频调制方式的,由状态平均法分析可以得到直流电源电压与A点电压之间的关系式2.2.1,其中


为了将SPWM波的谐波分量滤除,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加了LC滤波器,从而得到正弦交流信号,A、B两点的电压、

交流电感的选择主要考虑抑制电流纹波和满足动态电流波形品质,同时应尽量减小电感,减小系统体积。
满足抑制电流纹波要求,电感的选择应满足:
(其中为输出直流侧电压,
为开关周期,
为谐波脉动电流峰值的最大允许值)
直流侧最大电压为,开关频率为
,最大电流有效值为


满足快速跟踪基准电流要求,电感应满足:
(其中为输出直流侧电压,
为交流电压峰值,
为正弦波基准电流峰值,
为正弦电流角频率)
取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正弦波基准电流峰值


考虑到实际电感设计,系统最终设计得出的电感为:

2.2.2 逆变器控制程序
系统的控制由在FPGA中完成。在FPGA中搭建一些硬件模块,设计PWM的IP核,以及ADC的控制接口,然后通过片上控制器完成系统代码程序。上电后先对系统各部分的初始化,然后进入循环,扫描按键,执行显示程序。如果需要注入无功补偿,通过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完成。
系统的控制主要在三个中断函数中进行。在Timer7的溢出中断服务函数中完成电流大小的控制,首先进行电流的检测,测得的量可以通过主函数中的显示程序执行显示功能。由于采样频率较高,然后通过PI调节可以瞬时地完成相应电流输出。完成测量后进行电流或电压的PI调节,输出一个占空比指令。在采到过零比较输出的上升沿后触发边沿中断。由于改变DDS的频率控制字可以同时完成相位和频率的跟踪,因而用PI调节可以将相位锁住在某个点上。DDS中断中主要完成扫描正弦表,进行DDS相位累加。输出功率通过保持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可以知道输出电流指令大小。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 2.2.2 软件流程图
2.2.3电路设计
这部分描述逆变器除FPGA之外的电路原理图,标明具体参数及采用器件。
2.2.3.1驱动电路设计
驱动电路采用IR2110来驱动开关管,由于控制信号要和主电路要电气隔离,故这里选用74HC14反相器和HCP2630隔离光耦,具体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2.2.3驱动电路原理图
2.2.3.2交流电流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交流电流信号的调理电路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2.2.4 交流电流信号调理电路流程图
滤波电路的设计:设定截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1/5以下,通过Filter Solution软件给出二阶滤波器电路,结合实际器件,最终的滤波截止频率为:

实际电路图如下:

图2.2.5 交流电流信号处理电路
2.2.3.3交流电压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交流电压信号需要得出峰值和相位,信号处理流程如下:

图2.2.6 交流电压信号调理电路流程图
实际采用电路原理图如下:

图2.2.7 交流电压过零比较和峰值检测电路
2.2.3.4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设计
输出信号连接到下图所示的线性隔离光耦电路,通过在HCNR201光耦输入输出配置运放可以实现线性放大。光耦主要是实现主电路与控制器的电气隔离,从而保护FPGA的安全。

图 2.2.4.2线性光耦测量电路原理图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原理
fpga相关文章:fpga是什么
逆变器相关文章:逆变器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相关文章:光伏发电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