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产品拆解 > 从未被超越 东芝R700全能轻薄本拆解评测

从未被超越 东芝R700全能轻薄本拆解评测

作者: 时间:2014-06-09 来源:网络 收藏

·再次革新 全新风洞式速冷散热技术(拆解1)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48011.htm

多数笔记本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把机身背面作为承受各硬件安置的平台,而则把机身背面作为了保护盖。也就是说主要的硬件,例如主板、风扇等硬件是处于悬空状态,这样主板两面则空隙处易于形成风道,对于整机散热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仅仅靠主板悬空的设计并不能使散热趋于完美,但再加入全新风洞式速冷散热技术后,让接近散热的完美水平看来并不是那么遥远。

 

东芝R700

 

R700则把机身背面作为了保护盖

风洞式速冷散热技术在工作原理上有别于笔记本常采用的散热技术,风扇的位置不再固定于机身背面的左/右两侧,而是挪至左掌托正下方,风扇以往承载的吸风/散热功能,被设计成更偏向于吸风,散热则是靠机身内部形成的强对流空气与散热模块共同完成。

 

东芝R700

 

风洞式速冷散热技术工作示意图

从拆解图可以看到,主要发热部件被设计在紧靠散热风扇的同一区域内,风扇把新鲜空气直接并集中地吹向这一区域,同时利用热导管来传导并控制辐射散热与空气流动,从而在内部形成空气对流并贯穿至散热片,传导、对流、辐射,三者为共同发生,从而达到为R700整机降温的目的。

 

东芝R700

 

主要发热部件被设计在紧靠散热风扇的同一区域内

这种为轻薄平台所设计的高效全新散热系统,拥有良好的降温性还仅仅是其好处之一。另一个好处是可直接降低整机厚度,从下方拆解图看出,风扇与散热模块并没有处于同一位置,而是位于掌托底下,在有效降低了机身厚度的同时,还可更加灵活有效地摆放各种部件和元器件,这也是光驱能够放入机身的原因之一。

 

东芝R700

 

风扇与散热模块并没有处于同一位置

R700散热模块的散热片、热导管为铜质,优点是导热性高。而固定热导管与散热片部位的银色金属则为铝合金材质,它能提供足够的硬度,且重量较轻,价格上也比纯铜材料便宜好多。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其可有效降低整机重量,且造价相对低廉;而对于用户来说,铝合金+铜质材料组合而成的散热模块足够达到散热需求了。

 

东芝R700

 

热导管一端被内嵌在散热片内

·模块化设计 蜂巢结构构筑轻盈机身(拆解2)

东芝R700机身如此轻薄,主要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机身内部所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所谓模块设计,其实就是你在外部看到的接口、风光驱等等都是独立个体,它们与主板之间靠薄薄的排线连接,以实现某些功能。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缩小主板尺寸,留出更多空间来安置部件。

 

东芝R700

 

机身内部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东芝R700

 

整个主板主题与成年男子的手掌一般大小

机身足够超薄轻盈的同时,为了确保整机拥有高强度抗压系数,东芝R700在机身外壳内侧还采用了一种新型蜂巢一体式结构设计,它作为一种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太空船。此种设计布满了整个外壳内部,除了提升机身抗挤压能力之外,也同时保证了轻量化机身的坚固又耐用。由此,R700带给你的纤薄与力度完美呈现在眼前。

 

东芝R700

 

外壳内侧采用新型蜂巢一体式结构设计

东芝R700机身轻薄的秘密:坚固轻盈的蜂巢结构

名称三角蜂巢直排

结构

东芝R700
东芝R700
东芝R700

 

强度强强弱

重量重轻轻

制造难难易

至此,东芝R700的拆机内容已接近尾声,你要是觉得模块化硬件展示太少,可看看下面提供的两张接口模块图。在如此有限的机身内,实现全功能全内置的配搭,相信东芝R700能给你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东芝R700

 

接口部分也是模块化设计1

 

东芝R700

 

接口部分也是模块化设计2

下面将为你带来整机散热、续航上的实际表现,一起来见证东芝R700在采用全新风洞式速冷散热技术后的实际表现。

 

东芝R700

 

东芝R700机身拆解图集体照



关键词: 东芝 R700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