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FPGA的QPSK及OQPSK信号调制解调电路

基于FPGA的QPSK及OQPSK信号调制解调电路

作者: 时间:2009-11-21 来源:网络 收藏

QPSK在QuartusII环境下的调制和解调仿真结果

  2 O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是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恒包络数字技术,是QPSK的一种改进形式,也称为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ffset-QPSK),有时又称为参差四相相移键控(SQPSK)或者双二相相移键控(Double-QPSK)等。它和QPSK有眷同样的相位关系,也是把输入码流分成两路,然后进行正交。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系统的带宽、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要求越来高。而与普通的QPSK比较,交错正交相移键控的同相与正交两支路的数据流在时问上相互错开了半个码元周期,而不像QPSK那样I、Q两个数据流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即码元的沿是对齐的)。由于信号中的I(同相)和Q(正交)两个数据流,每次只有其中一个可能发生极性转换,所以,每当一个新的输入比特进入调制器的I或Q信道时,其输出的信号中只有0°、+90°三个相位跳变值,而根本不可能出现180°相位跳变。所以频带受限的信号包络起伏比频带受限的QPSK信号要小,而经限幅放大后的频带展宽也少,因此,OQPSK性能优于QPSK。实际上,OQPSK信号也叫做时延的QPSK信号。一般情况下QPSK信号两路正交的信号是码元同步的,而OQPSK信号与QPSK信号的区别在于其正交的信号错开了半个码元。

  OQPSK信号的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

公式

  对于恒包络调制技术,由于一个已调制的信号频谱特性与其相位路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ω=dθ(t)/dt),因此,为了控制已调制的信号频率特性,就必须控制它的相位特性。恒包络调制技术的发展正是围绕着进一步改善已调制的相位路径这一中心进行的。

  OQPSK信号的产生原理可用图4来说明。在图4中,Tb/2的延迟电路用于保证I、Q两路码元能偏移半个码元周期。BPF的作用则是形成QPSK信号的频谱形状,并保持包络恒定。

OQPSK信号的产生原理

  OQPSK信号可采用正交相干方式,其解调原理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OQPSK与QPSK信号的解调原理基本相同,其差别仅在于对Q支路信号抽样判决时间比I支路延迟了Tb/2,这是因为在调制时,Q支路信号在时间上偏移了Tb/2,所以抽样判决时刻也相应偏移了Tb/2,以保证对两支路的交错抽样。



关键词: FPGA QPSK OQPSK 调制 解调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