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未来的数字化系统是“系统+算法+软件+芯片”深度融合集成的

未来的数字化系统是“系统+算法+软件+芯片”深度融合集成的

作者:程泰毅(兆易创新 首席执行官) 时间:2022-01-18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201/430968.htm

1   回顾与展望

回顾2021 年,反复的疫情抑制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并造成了全球消费需求的意外波动。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受益于国内出色的疫情管控,以及成熟的产业结构,迎来了又一轮质的飞跃。从市场端来看,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推动了(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产品的需求量,并且跟随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这些器件正在开辟更强性能、更低功耗、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产品设计路线。从技术趋势来看,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传统认知长达10 年、数十年的转型窗口正在急剧压缩为3 ~ 5 年,为半导体产业下一个上行周期的到来,积蓄了充足的能量。

展望2022 年,随着数字经济、万物互联、新基建的快速推进,数据中心、通信和工业类芯片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双碳政策的深化,新能源智能汽车、光伏风能等绿色技术的关键芯片、具备超低功耗特性的各类芯片及传感器、边缘计算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节能型的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将迎来发展空间。此外,从消费端看,比肩个人电脑、手机、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等市场体量的新型智能化终端可能出现,这会让市场需求重新激发,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器件创造蓬勃的应用场景。

1642478419658916.png

2   中国本土的工程师面临的技术挑战

数字化时代下,人工智能、云原生技术等前沿技术正在颠覆芯片产业过去的经验和模式。首先,芯片的集成规模提高了数万倍,设计难度和成本正急剧增加,对计算能力、控制精度、功耗、工艺乃至封装尺寸等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未来的数字化系统是由“系统+ 算法+ 软件+ 芯片”深度融合集成的,这对芯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系统的定制化和软硬件融合需求越来越多。

为此,正在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从之前“感、存、控”为核心的系统构成,逐渐拓展为“感(传感器)、存(包括闪存、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一些新型存储器)、算(计算)、控( 生态)、联(连接领域)”一体的全新架构,以帮助用户建立不断融合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市场。

当下,Edge(边缘)端的应用包含了手机、穿戴、物联网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即所有涉及数据中心的领域都能归类为Edge 端。未来的整体策略是围绕“感- 存- 算- 控- 联”这五大元素去布局,致力于推动Edge 端的智能化。

“感- 存- 算- 控- 联”这五个元素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如今的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拟人化,即具有人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这里面就包含了信息的获取(感知),再到信息的提取(计算),然后再到信息的使用(控制),以及后续的存储、输出、再控制等,整个信息流交错复杂。因此,5 个元素里面可能有时传感和计算是融合的,有时控制和计算是融合的,有时存储和计算也是融合的……总之,如何让这5 个元素更好地融合,让整体方案变得更好,是的一个重要产品方向。公司希望基于此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优势,让用户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合理、更优越、更易落地。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杂志2022年1月期)



关键词: 202201 兆易创新 MC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