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争从群雄逐鹿转向落地为王
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平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马太效应的出现需要一定时间和数据数量的积累。秦成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盈利一定来自于基于海量数据连接后大范围应用及推广。所以需要各厂商既抬头看路,还要脚踏实地。需要实实在在让客户看到实际应用效果,总结复制经验,快速推广以获得海量连接及数据。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01/397338.htm纪丰伟向记者列举了三类盈利模式:一是项目型短期盈利模式,通过智能化改造的大中型项目来盈利,但这种模式增长性有限。二是平台化中短期盈利模式,企业上云过程中,平台提供商通过提供应用服务获取收益。三是平台化中长期盈利模式,通过培育平台生态或利用平台汇聚的数据进行变现。
“平台提供商只有在经营模式转变到中长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实现盈利的突变,而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特性带来的复杂性,这将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纪丰伟补充道。
不过,尽管前路漫漫,但对于平台提供商而言,2019年或许是盈利的破冰点。
“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短期盈利困难,但是随着工业互联网产融结合政策的加快研制,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设立和IPO注册制的实行,资本市场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活动和投资力度将会逐渐加大,平台融资规模和融资活动将会同步增长。伴随平台自身设备管理能力、工业机理模型封装能力、应用服务开发能力的提升和推广应用,平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2019年有可能成为平台盈利的破冰点。”杨春立表示。
新兴技术与平台结合将愈加紧密
技术是平台发展的原动力。2018年,工业大数据、AI、VR甚至区块链等新兴ICT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结合应用呼声越来越高。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新兴技术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哪些影响是业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专家认为,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复合型的一项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必须积极融合各种相关新兴技术。2019年仍然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技术应用的探索期,新兴技术与平台结合将愈加紧密。
其中,边缘计算技术将得到重视,边缘计算产业将出现高速发展。随着边缘端设备性能及计算能力的提升,边缘端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愈来愈多的作用。比如远程软件刷写及版本更新等等。另外,随着设备上云行动的深入,设备端边缘侧的功能和应用将越来越多,这将推进边缘计算产业,包括FPGA/GPU芯片产业、实时数据分析等产业的发展。
另外,大数据、AI、VR/AR等技术也值得关注。秦成告诉记者,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及工业大数据的积累,工业大数据的建模分析等核心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基于数据推进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以促进工业APP的成熟将会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价值带来质的提升。AR/VR是解决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后台PLM系统中取出三维,构建基于AR/VR的操作指导、维修指导、销售或展会产品展示可以将3D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开源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发展。纪丰伟认为,在平台基础框架、边缘计算架构、大数据管理、微服务架构、APP开发等方面,开源架构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新入企业的主要选择。与此同时,我国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工业设备相对老旧,协议不开放导致连接困难。因此,随着设备上云的速度加快将倒逼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实现爆发性增长,从而促生很多本地化、行业化的中国特色采集技术的出现,并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