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爆红 能否成为联想转型的一支奇兵?
如果要评选2016年最火爆的互联网形态,人工智能必定入选,与风头正劲的AR/VR旗鼓相当,当年轻人遇上人工智能,无疑将擦出智慧的火花。这不,7月28日,全球青年大会(GYL)创业营走进联想人工智能专场在联想北研登场,GYL创业营联席导师、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邀请多位技术大拿分享联想对人工智能的洞察和布局。
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博士首先科普人工智能发展史,随后介绍人工智能对联想转型的意义和具体应用。他提到一个典型的场景:零售店。联想在中国有上万家零售店,过去都是手工方式维护,现在通过人脸识别、热点跟踪、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用户进行跟踪处理,比如分析用户在哪款产品前驻足时间最长,从而提供更精准高效服务,“以前我们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产品在门店里面的情况,大概需要两周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小时就可以收集完毕。”

当我还在思考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专利,身为设备厂商的联想为何涉足时,另一位演讲嘉宾摩托罗拉中国区产品运营总监高峰就带着联想两款最新力作PHAB2Pro和motoz登台演示。我第一次目睹两款产品的风采,有种脑洞大开、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禁又产生一个疑问:貌似这两款设备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联想为何对此如此器重?
联想拥抱互联网+:硬件+软件+云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联想一直在刷新大众的记忆。曾几何时,外界对联想的第一印象是设备厂商,生产PC、手机、电视、平板等消费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茄子快传、乐安全、乐商店、绿茶浏览器等App表现抢眼,联想传递出积极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信号。
2015年3月,于国家、于联想都是个重要节点。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行各业都掀起互联网+浪潮,与快销品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销售不同,联想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更有深意的未来发展趋势,绝对不只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个月后,联想首届Tech World登场,掌门人杨元庆首次全面阐述他对互联网+的看法和联想拥抱互联网+的思路。外界对互联网+有各种解读,杨元庆认为其本质并不玄奥,即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驱动的创新,此时他的身份已从联想CEO切换到首席产品经理。在我看来,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涉及到战略制定或方向转型,都必须回归到用户需求这一原点,而不是飘在空中。

对于全球IT巨头联想而言,拥抱互联网+更应从最基本的用户需求出发,杨元庆的表态看似缺乏想象空间,实则带来巨大的可操作空间,为联想在互联网+时代求变指明正确的方向。于是,对用户高度敏感的联想洞察到两个明显变化:
一、随着万物互联(IOT)时代到来,PC、手机已无法满足用户在多场景下的需求,各种新型智能设备的不断涌现,联想自身设备远远不够。二、智能设备已成为丰富多彩的新工具和新服务的入口,必须无缝连接到云端,才能使用户在家里、工作、路上等不同场景下实现完整的体验。
换言之,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主要集中为3点:一、更酷更创新的设备,设备不仅是连接的中心,也是用户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不能粗制滥造,必须在方便、易用的基础上增加时尚、个性化元素。二、更智能的互联,用户需要的不仅是连接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而且在不远的未来,能想到的所有设备都可以更顺畅、自然地连接彼此、连接云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