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现实与困境!
这其实意味着,原本作为车厂Tie1的车联网服务商转而成为车厂的客户,运营服务从成本中心转化为盈利中心,主机厂和地图、通讯服务商一样,成为汽车运营商的供应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9072.htm已有的产业链中,谁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汽车运营商呢?
可能是滴滴+腾讯,滴滴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代驾、试驾和保养维护。滴滴可以从一套对司机的手机端APP开始,逐步延伸到车载系统;从对接车厂的试驾业务开始,逐步演化为车厂的大客户;
可能是易到+乐视,易到坚持专车业务,并在单点上不断强化并逐步开始生产定制车型,再谋求横向推广;而乐视在其身后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也有可能是神州租车或者庞大等经销商巨头……。
更大的可能是以上都不是,这些统统都是先烈,而真正的汽车运营商还在酝酿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仍纠结销量业绩的主机厂肯定无法转换思维成为汽车运营商。而后装导航仪等厂家将被整合消化,就像被BAT吞下的小软件商们。电信运营商和地图供应商被管道化,他们的重点市场仍然在手机领域,但是会为汽车运营商开发许多特殊服务。
面向未来的车联网运营系统
为汽车运营商服务的车联网需要以下三个基本子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
车辆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身份和配件库。车辆身份不仅仅是VIN码,而是整合了VIN码,行车电脑编号、车牌号码的唯一标识,车辆身份编号其实就是该车的车载系统编号,也是该车在整个运营系统中的唯一编号。
每辆车都有两个账户:价值积分(Value)和余额积分(Amount)。价值积分代表该车的价值(残值),余额积分代表该车的运营收益。价值随着车辆使用消耗而降低,随维护保养以及增配而升高。余额随车辆使用从使用人那里得到收益,因购买车辆养护服务和其他消耗性服务如加油停车保险等减值。
显然,汽车运营商的目标就是尽量保持车辆的价值积分,同时不断提高余额积分。
用户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身份,同样对用户有两个账户:信用积分(Credit)和余额积分(Amount)。 用户信用包括了其驾驶经验,驾驶风格,违章历史等;余额积分代表了用户可购买洗车服务的能力。
如果用户是自己租用车辆,其信用越佳,车辆使用费率越低。系统根据车辆使用时长(或里程)* 费率计算每次使用费用,并从用户余额转账到车辆余额,同时根据实际损耗情况调整车辆价值积分和用户信用积分。
如果用户A租用车辆为用户B提供专车服务,则系统从用户B账户转出余额,分配给到用户A余额和车辆余额账户。同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车辆价值积分和用户A的信用积分。
无论用户A或B,都只需要为自己的行车服务付费,而无需考虑加油、停车、保养、维修、保险的付费。这些费用支出都统一由汽车运营商从车辆余额系统中支出,由汽车运营商来面对第三个系统:服务管理系统。
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服务供应商管理系统和服务推荐系统。原来车联网生态链上的其他所有角色都属于服务供应商,包括:汽车制造商、汽车维修保养连锁店、零配件供应商、保险公司、加油站、停车场、音乐内容供应商、旅游公司...
汽车运营商对服务供应商进行集团采购。然后通过服务推荐的数据分析,安排对每辆车的具体服务安排。
假如汽车运营商想让某辆车具备更高价值,就从余额账户拨款为其增加一年的音乐服务;服务到期后这部分的附加价值自动归零。
由于汽车运营商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让车辆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他们自然会选择最合理的技术方案。无论是4G网络,语音操控,还是ADAS,混合动力,将不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用户的手机就是用户手机,是用户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和车载系统配合,例如通过身份授权去打开车门。但手机绝对无法去替换车机,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模式问题。
在这里,车载系统代表了车辆价值和创造的财富;汽车运营商通过车载系统运营车辆,提供出现服务。车载系统其实不是硬件,硬件也不过是某个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车载系统是车与人、车与车、车和各种服务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连接历史。
它就是数据。
数据才是车联网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