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现实与困境!
真正的未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9072.htm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抛开技术细节,抛开目前产业链的关系,来看真正的用户需求。车联网的困境不是某一种新技术比如语音识别可以解决的。无人驾驶当然会彻底改变开车习惯,但这一天还遥遥无期,目前仅仅是概念。车联网的问题本身就是产业链自身恶习造成的,也不能指望他们自己改变。
作为车主来说,一个理想的车载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导航系统,一个大屏幕,或者是一个救援电话。真正的车载系统是汽车大脑和客服中心,用户不需要成为汽车养护专家,系统能主动安排保养计划和维修方案;用户不需要是驾驶高手,系统能根据路况,还有车主的行程安排合适的路线;用户不需要是DIY高人或者黑客,系统能主动供应海量音乐、聊天节目、自驾游建议等等。
这个理想的车载系统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是合适的。合适的意思是,它不仅能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用户为之支付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如果用户一天开车10小时,他付10小时的费用;如果他只开了1小时,他就付1小时的费用。按需使用,就像用汽油一样。
车载系统和发动机、轮胎不一样。一辆新车只要完成销售,对车厂来说其使命已基本完结。一辆新车只要上了路,其价格就立马打了8折。但车载系统的价值在于被使用;只有被使用了,它才能更好地服务;被使用得越多,它的服务价值越大。因此车载系统的收费模式必须再向后延展,而不能指望车主在买车时就为将来未必用得着的功能买单。对目前销售导向的汽车行业来说,这种理想的车载系统是无法实现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
答案呼之欲出。要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车载系统和车联网系统,关键在于汽车行业本身的改变。在销售、制造之外,出现一种新型的汽车运营商。由这个新角色来满足用户需求,改变商业逻辑,重新组合产业链。
一个未来车联网的愿景
假设在2030年,有这样的一家汽车运营商T。它每年从各家车厂订制新车投放到城市乡村运营。普通人不需要自己购买车辆,而是从T公司按年或月,甚至按天租用车辆。所有从T发出的车辆,都有统一的车载系统,区别在于屏的尺寸和服务项目。
在2030年,由于城市建设和道路规范的要求,汽车性能本身差异已不明显。当然某种特殊的车标仍给少数车主带来一些虚荣感。车辆最重要的部分是车牌和车载系统,车辆其他部分在需要维修的时候,都可以在T公司合作的连锁维修店迅速更换。车牌和车载系统甚至也直接绑定合为一体了。车辆在订制的那个时刻,就已经确认了其工作地点、客户类型和主要用途。
这似乎是科幻小说,但并不遥远。国内各大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限行限牌措施不断加紧;车牌费和车辆养护成本节节升高。车主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需要的不是车辆而是出行服务。那么像T公司这样的汽车运营商,才是车主们的真正服务者。
当T公司手握大批客户时,它反过来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大客户。与之前面向零售客户不同,车厂必须按照T公司的需求进行生产。T公司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就会有意识有目的地整合资源,而不是为了营销噱头博热点。
T公司为了旗下车辆能安全租用,要求车厂将订制车型统一配置通讯模块和GPS,并输出总线数据作为二次开发使用。T公司与电信运营商签署合同,为所有车辆配置套餐池保证系统在线。T公司进一步采购地图、音乐资源为自己客户服务。T公司还与连锁汽修巨头Q公司达成合作,所有车辆在Q旗下维修店进行检修,必要时Q可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T公司和竞争对手P公司,Y公司达成一致,统一车载系统的基本交互规则以及跨平台的通讯协议。用户就像使用电话系统一样,无论在哪里打电话,都使用同样的操作方式,并且不用考虑对方是否使用同一家电话网络。作为一个新兴行业,T和竞争对手们不像传统的汽车厂那样纠结零和游戏,而是抱团做大市场,以取得更大的用户市场和更好的供应商条款。
T公司希望能给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终身服务。无论用户之前租用的是否是同一辆车或者同款车,当用户再次进入T公司网络时,他只需最小的学习成本。并且T公司鼓励用户输入更多的个人信息和个人计划,以便为他更好地调整车载系统,甚至在一年后为他单独定制一辆车。
鉴于车主喜欢干净,新车将配置细白银拉丝轮毂便于清洁;由于一年后他是要去西藏自驾,因此会安装越野轮胎;系统将进藏公路沿途维修点的电话预存在通讯录中,并下载一批藏族风情歌曲在存储中。用户将在成都双流机场附近的取车点取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载系统不断评估车辆状况,及时提醒用户调整驾驶方式。当用户确认在下一站进行维修后,平台通知物流系统将所需配件送到维修点。
这一切同样并非科幻。国内已经有易到、奇瑞、博泰合作造车的案例,从面向运营的角度去定制化生产车辆。也就是说,不是先生产汽车再想办法做营销去销售,而是通过预订预售的模式去运营车辆。这样的模式在软件业手机业已经成为常态,未来也必将在汽车行业发生。
还有一个易到的案例,由于易到和携程的合作关系,用户在携程订完机票后可随即选择易到专车在机场接机,而且如果航班延误,专车司机也会统一得到更新通知。这种向后延展的服务,在汽车运营商模式下必然成为趋势。
相比无人驾驶和新能源,这种服务整合创新更可能发生在中国。阿里能超越eBay和沃尔玛,并不是靠技术创新,而是更准确及时地去响应中国社会商业逻辑改革的需求。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必将超越美国,但是城市建设和汽车文化建设则肯定跟不上发展速度。汽车运营商模式的技术成熟度不如美国,但社会需求却急迫得多。而需求,才是真正推导技术变革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