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演变与发展
专家认为,这种行业之间的默契,死守着价格不下调,而不遵循市场运转规律,实际上是一种行业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将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常运转。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453.htm如果动力电池价格下跌,受益最大的是用户。实际上,一台车,动力电池的造价是相当高的。而动力电池的成本又与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电池材料成本有关,也与电池单元生产、电池组组装、运输等有关,剩下的才是毛利润。所以,动力电池价格不是电池生产商一方的事情,这里牵扯到材料商、生产商、运输商、中间商、整车商等的利益,任何一方都要在上面抽一次血,到了整车商那里价格就高了,整车商再抽一次血,最终还是用户去承担,价格自然很高。
所以,即使如今产能过剩,各方宁愿囤积,也不给用户好处。就像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施舍。如果,他们真的那样做了,倒霉的是自己,后面再想上调价格就不容易了。
不过,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因为技术的不成熟,生产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跟不上需求,Pack厂商买不到电池,整车企业争相购买,势必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这种情况下,产能可能严重不足,动力电池价格将会保持不变,或者上调,
5、动力电池厂商面临挑战如何抉择?
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格局,动力电池厂商应该如何面对?
5.1 价格战:动力电池价格下调是大势所趋
即使生产企业不愿意下调价格,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产能不断积累的局势下,不降价也只是暂时的。
1)产能快速累积,会把动力电池的价格拉低,这个动力不仅是韩国人的价格战,中国大力扩充的产能也会拉低材料和设备等的相对费用。
2)锂电池厂家第一要务是面对快速变化的需求和逐渐激烈的竞争要活下去,价格下来,电动车才能走下去。
3)现在做Pack的买不到电池,以后看看是不是有足够多的电池,所有工业价格的降低,需要大量的投资,更需要中国人进入哈,自豪不起来啦!
5.2 价值战:动力电池自主研发才是关键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把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上去、把安全品质提上去,注重动力电池价值,再配合价格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动力电池方面遇到许多瓶颈,比如动力电池低温容量、过充、一致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续驶里程、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稀少,关键技术受制于日韩美等国家,关键材料依懒性很高。我国电池研发企业虽多,但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规模效益。
面对诸多瓶颈和缺陷,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应该加大对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技术难点,做大做强企业品牌。企业不仅仅需要销售业绩,也需要技术投入。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后期才能做大做强。与此同时,面对着产能过剩,企业又不断扩张产能的同时,电池厂商更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因为既然所有企业都在盲目扩张,如果你的产品够拔尖,产品质量高、续驶里程大、安全可靠,车场更愿意买你的电池,用户也用得放心,售量自然上去。
5.3 产能战:合理布局产能是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的产能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如何建立优质产能,并让这些产能更合理的发挥效用是当下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动力电池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基础,而接下来为应对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激增,虽不应盲目扩张,但是生产企业也应做好产能储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