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市场分析 > 深度解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演变与发展

深度解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演变与发展

作者: 时间:2016-02-26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收藏
编者按:在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强力推动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光明,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数量在显着增加,电动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纯电续航里程,这就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动力电池格局如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3、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市场格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453.htm

  继续走锂电方向还是向着其他方向发展,根据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可以窥见一斑。国家第一阶段发展HEV、PHEV,第二阶段发展BEV,第三阶段发展FCV,按照湖北省城市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雷洪钧博士所说,“混合动力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解决汽车节能问题,其节能极限是节能是50%;纯电动力的基本任务是,解决汽车尾气排放(PM2.5)问题,其极限是0;燃料电池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基本目标要达到250公里,理想目标达到5000公里。”

  3.1 电动汽车

  国内动力锂电市场是一个比较庞大复杂的体系,锂电运用在各种用途的车型上,没有一个很清晰可见地思路,业界对于我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如图表3显示,中国国内电动车市场分商务市场、大巴市场、微型车市场和专用车市场。

  (1)电动乘用车市场方面,比亚迪、力神、CATL、万向、比克等占有一席之地。电动乘用车主要面向的私人或者集团,随着私人用车迅速增长,BEV和PHEV成为主流,因为这涉及到充电问题,混动反而更受大众喜爱。

  (2)电动大巴市场方面,BYD、CATL、国轩、微宏、沃特玛、波士顿动力车载电池主攻电动大巴方向。主要用途商务用车、公交用车,HEV成为主要车型,如比亚迪客车、宇通客车、南金金龙客车、五洲龙客车等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路线。

  (3)微型电动车市场方面,车载电池主要是力神、中航锂电、波士顿动力的。对于微型电动车市场,以小巧低价映入视野,适合在中小城镇发展,而这部分市场情景是相当广阔的。

  (4)电动专用车方面,车载电池主要是BYD的,主要用途是城市物流。

  电动汽车按照动力源可分为BEV(纯电动汽车)、HEV(混合电动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和FC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普通HEV-PHEV-BEV-PCV方向发展。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燃油车存在着大量的尾气排放,直接导致着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且随着化石燃料日渐紧缺,各国也不断在寻求一种新型的可替代的动力和燃料产品,未来以电力和氢燃料清洁能源带动机器运转将成为主力军,电动汽车将会朝着BEV和FCV方向布局。BEV自身携带的蓄能电池为动力来源,蓄能电池依靠外接充电,环境性能好,。且BEV机电特性很好,能效高,传动系效率明显要高于燃油汽车。但是,BEV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续驶里程只能达到在150公里左右,且存在安全隐患等。FCV解决了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基本目标要达到250公里,理想目标达到5000公里;且氢燃料动力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燃料,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国内外燃料电池目前处于商业化之前的技术演示和示范运行阶段,潜力巨大。但由于其电池材料成本高,氢燃料制取技术不成熟、储运成本高等原因,要大规模生产须待时日。

  3.2动力电池

  国内动力电池有多种技术路线,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发展到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等先进的绿色能源。锂电池因为比能量高、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电动车领域。按照发展趋势,应该是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其实三元锂电池要比磷酸铁锂电池发展要久,但一直被磷酸铁锂压制着,未来发展如何,谁也不知道。或许就被氢燃料电池所取代也不一定。

  锂离子二次电池分为正电极、负电级、有机电解质、隔膜和电池壳等。就中国而言,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比较单一,主要以LFP为正极材料,以石墨为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中,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倾向于后两者,少部分用层状富锂材料,而高电压正极材料目前处于开发阶段,技术不太成熟。因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比热容较大。磷酸铁锂比热容在130~140mAh/g,,三元锂比热容在150~170mAh/g。而镍酸锂也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热稳定性不好,安全性能差,只适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除了比热容高外,三元锂循环次数大于800,而磷酸铁锂循环次数更是大于2000,其他材料在使用寿命上要短得多。目前,中国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占有更大的市场,而车载三元锂电池也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格局将是两大技术路线的角逐。



关键词: 动力电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