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市场分析 > 深度解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演变与发展

深度解析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演变与发展

作者: 时间:2016-02-26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收藏
编者按:在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强力推动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光明,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数量在显着增加,电动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纯电续航里程,这就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动力电池格局如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负极材料中,目前国内主要以石墨为主,而石墨分为人工石墨和天然材料两类,天然石墨处于试用阶段,人工石墨小批量使用在电动汽车。就负极材料中,还有MCMB,硬碳、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石墨的优势在于导电性好,结晶程度高、良好的层状结构,且成本低,是目前被广泛应用、技术最成熟的负极材料,电动汽车面对着产业化前景,待开发的动力负极材料必须具备低成本,而碳微球复合材料天然石墨改性材料正符合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453.htm

  4、产能过剩状况与影响

  4.1 与电动汽车供求关系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其发展也会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对动力电池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克制与进步。

  生产规模上,因为每台电动汽车都适配一定量的动力电池,当电动汽车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数额时,比如今年7月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万辆,毋庸置疑电动电池也得达到满这个数才能满足其需求,甚至电动电池产量要高于2万辆车的供需要求。所以,动力电池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电动汽车发展需求来的,超过这个需求就会产能过剩。但是,还有另外两种情况,电动汽车生产规模与动力电池生产规模持平,或者动力电池生产规模小于电动汽车,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动力电池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求。但是,电动汽车生产多少,不一定非得装载动力电池到汽车上,所以只有电动汽车销售额数据才会真正影响着动力电池生产规模。

  动力电池的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新能源汽车下游汽车的影响外,还受到政策、出口贸易、石油匮乏、低碳经济、经融危机等影响。

  4.2 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

  近日,有消息称,由于我国动力电池研发成本高、技术不成熟、能量密度低等原因,动力电池厂商繁多,导致了大批量繁荣动力电池投产剧增,动力电池产能已经从短缺转向了过剩阶段。

  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产能约40亿安时,而市场需求还不到5亿安时。2014年动力锂电池需求约为10亿安时,2015年达到30亿安时,而动力锂电池产能2015年可能超80亿安时。按照这个数据估测,超出需求比较大。

  2015年,新能源汽车依然强势增长,仅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已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动力锂电方面,今年以来,15家上市公司1-7月的动力锂电项目总投资已超过400亿。400亿能生产多少动力电池?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成本大约是2元每瓦时,按照容量为25千瓦时的动力电池计算,成本大约在5万元左右。如果扣掉研发成本、包括运输、工资、建设等成本,剩下三分之一的话,也就只有130多亿真正用在电池上,130亿可生产65亿每瓦时的电量,那么可供26万辆电动汽车使用,保守的估算,也超出近前7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需求。

  4.3 产能过剩会引发价格下降吗?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自然,在经济学上,当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波动,势必价格下降。

  但是,在今年六月份的东莞新能源汽车技术峰会中,很多电池厂商坦言说,他们不愿意降价,降价势必会对电池厂商不利。他们诉苦道,现在电池厂不容易,材料费和研发经费颇高,毛利润就少了。情况是不是如电池厂商说的那样,还是有待考证的。



关键词: 动力电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