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 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显示,固态电池正在成为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美国、欧洲和全球其他市场的制造商正在加速汽车应用的大规模生产开发和性能验证。包括 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 和 SES AI 在内的几家初创公司已经进入半固态或准固态电池的样品交付和试运行阶段,第一代产品预计最早将于 2026 年逐步进入量产。在 2010 年代中期,法国公司 Blue Solutions 是欧洲第一家将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公司,主要用于电动公共汽车和港口运输
关键字:
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
尽管它们是科幻电影和阴谋论的主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被电池和电子设备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微型飞行微型机器人一直在努力走得很远。但是,一种称为“飞行电池”拓扑结构的电路和轻型固态电池的新组合可以让这些机器人真正起飞,有可能从一个重达毫克的系统为微型机器人供电数小时。微型机器人可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发现被埋在瓦砾中的人,或者在其他危险情况下侦察前方。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挑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帕特里克·梅西
关键字:
电路堆叠 固态电池 微型机器人
2 月 12 日消息,当地时间 2 月 10 日,在接受《Automotive News》采访时,宝马研发主管 Frank Weber 直言,不可能“无限增加电池容量”,否则电动车将失去意义。他指出,市面上有不少关于电动车续航突破 620 英里(IT之家备注:约 997.79 公里)的讨论,但制造这类车型的碳足迹“完全没有必要”。相比之下,提升整车效率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方向。宝马的用户调查显示,大多数电动车车主在日常驾驶中,实际续航在 250 到 310 英里(约 402 到 499 公里)之间就已足够。宝
关键字:
宝马 电动汽车 电池容量 固态电池
1 月 13 日消息,据韩媒 The Elec 今日报道,在 CES 2025 展会上,三星电机首席执行官张德贤(音译)透露,公司计划于今年推出小型固态电池的原型,并计划在 2026 年扩大其应用范围。他在上周于拉斯维加斯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星电机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容量上已达行业顶尖水平。由于基于氧化物的材料体系,该电池不仅稳定,还可以设计成多种形态,有潜力成为可穿戴设备等小型科技产品中锂电池的替代方案。此外,该公司计划于今年开始推广玻璃基板样品,并将在 2027 年正式量产,比此前的计划延迟了一年
关键字:
三星电机 固态电池 可穿戴 锂电池
财联社11月17日讯(记者 曾楚楚)在碳酸锂价格下滑与车企价格战的双重夹击下,锂电池行业淘汰驶入深水区。11月14日-15日上午, 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电池“达沃斯”)在广州举办。中信证券分析师在会上表示,结合锂电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看,是处于历史低位,新增的产能占现有产能的比例亦处于低位。明年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有机会往上行的。尽管业内普遍期待全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突破口,但专家指出仍需解决导电性、生产设备与成本等瓶颈。同时,受
关键字:
锂电 固态电池 液态 钠电 电池达沃斯
Source: Getty Images/ilynx_v据CarNewsChina.com于10月18日发布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当天在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期间发布了先进的6C超快充电池。值得注意的是,C代表的是电池的充电倍率。充电倍率越高,电池充放电的速度就越快。据报道,这款6C超快充电池在鲲鹏电池品牌旗下发布,该品牌在初期将推出三大品类电池,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的续航里程。奇瑞汽车还在创新大会上宣布,计划在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报道进一步介绍了奇瑞固态电池的发展计划,奇瑞
关键字:
奇瑞 超快充电池 固态电池
Source: Getty Images/vefimov位于美国的高能量密度、快充固态电池(SSB)制造商Ion Storage Systems(Ion)于8月1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单元已实现800次循环,这一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其固态电池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司表示,其创新的电池单元在循环过程中不会有压缩或体积变化,而这是固态电池普及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在此之前,Ion曾于2024年初宣布其无阳极固态电池首次实现了125次无压缩循环。公司已投入3,000万美元建造电池制造工厂,并获得了美
关键字:
Ion 固态电池
8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日前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该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与传统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优势。该材料兼具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比传统电池材料(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复合正极和均质化正极在充电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示意图这意味着,即便不依赖导电助剂,正极也能地完成充放电
关键字:
固态电池 锂电池 设备小型化
4 月 11
日消息,IT之家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方公众号获悉,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固态电池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开创性的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中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下一代最受关注
关键字:
中科院 固态电池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蔚来在昨天晚间的发布会中表示,150kWh 电池包将于 7 月上线。该电池采用固态电解液、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超高镍正极材料,单体能量密度达 360Wh/kg。从发布会上展示的细节可以看到,用上该电池包的 ES6,CLTC 纯电续航达到了 930 公里,同时该电池包支持换电。▲ 图源 蔚来发布会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150 千瓦时电池成本很高,成本相当于一辆 ET5(IT之家注:75kWh 电池版整车 32.8 万元,租赁 25.8 万元)。因此
关键字:
蔚来 固态电池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据 TheElec,三星电机正在研究开发和制造针对 IT 设备的氧化物固态电池。同时,关联公司三星 SDI 计划专注于陶瓷硫化物固态电池。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内开始运营一条电池试验线。简单来说,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而不是目前商业化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而且这也意味着它不需要隔膜,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池起火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它们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使用。▲ 图源:三星电机IT之家查询发现,目前业界对固态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陶瓷(硫化物和氧化物)
关键字:
三星电机 固态电池
小米公布了正在预研的固态电池技术,这项技术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了1000Wh/L,并且有了更好的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意味着未来手机可以不会在天冷的时候关机了。固态电池与普通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解液的形态,固态电池采用全部或部分固态电解质,从而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小米的固态电池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将带来三大提升:能量密度超过1000Wh/L,低温下放电性能提升20%,针刺实验通过率大幅提升。在实验室测试中,采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了1000Wh/L。固态电池的另一个优势是在
关键字:
小米 固态电池
IT之家 3 月 1 日消息,小米今日上午宣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通过将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不仅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 / L,更大幅提升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称“有望一举解决手机电池三大痛点”。小米表示,虽然金属锂负极的实际应用仍然有很大困难,目前尚不能量产。但在实验室测试中,采用固态电池能够让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 / L,在小米 13 为原型的小机身空间内,装进 6000mAh 超大容量,显著改善续航。IT之家从小米官方获悉,在小米实验室环境下,固态电池相比普通电池在-20℃下放电性能
关键字:
小米 固态电池
11月22日,比亚迪方面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经向公司确认后,均为不实信息。近日,市场上传出“比亚迪全固态鲤电池在重庆生产即将装车试验”的消息。该消息称,这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牵头,另有三位院士顾问一同参与研发工作,其负极为硅基材料时,能量密度预计能达到400Wh/kg,较二代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二倍之多。此外,今日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计划于 2023 年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搭载于秦 EV、海豚及新车型海鸥中。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公司弗
关键字:
比亚迪 固态电池 钠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介绍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汽车电子能源格局。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液态电解液与隔膜,通过锂离子在固态介质中的迁移实现充放电循环。这种结构革新不仅解决了液态电池热失控、能量密度天花板等历史性难题,更将动力电池性能推向理论极限,成为电动汽车突破续航焦虑与安全瓶颈的关键技术革命。固态电池的核心突破在于材料体系的重构。正极沿用高镍三元或磷酸铁锂材料以控制成本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