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UPS抗干扰技术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UPS抗干扰技术

作者: 时间:2010-09-26 来源:网络 收藏

(3)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抑制谐波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无源校正技术,但无源校正目前一般用于抑制高次谐波,如需进一步抑制装置的低次谐波,提高装置的功率因数,目前大多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整流电路中加入有源开关,通过控制有源开关的通断来强迫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的变化,从而获得接近正弦波的输入电流和接近1的功率因数。
(4)采用软开关技术
电力电子开关在其端电压不为零时开通和在其电流不为零时关断统称为硬开关。硬开关时,开关器件会承受大功率,发热严重,降低器件寿命,并且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如果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使开关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即采用软开关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UPS性能。
(5)正确、良好的接地
电源线及接地线的粗细对系统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地线太细,将不能为系统提供足够的电流,电源线、地线的电阻也会增大,电流流过电源线,在电源线上形成较大的压降,影响正常工作。
电源线、地线应尽可能短。如果线过长,电流流过时产生压降,外部的干扰信号可能耦合到电源线上,避免与大电流的控制信号近距离、平行的走线,以免产生很大的干扰。
(6)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好处在于:
减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耦合,避免或减轻彼此间的相互干扰;
便于故障定位,便于快速修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7)隔离与缓冲
输入输出通道是外部干扰信号传入系统的一种途径。对交流信号可采取变压器隔离;对直流信号采用光电耦合器件进行隔离。使外部的输入输出通道与控制部件在电气连接上相互隔离,阻断外部干扰信号进入控制系统。
(8)器件的优化
由于UPS一般为连续工作状态,因此要反复筛选对比,杜绝因为器件本身导致系统失败。
(9)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
印制板应遵循大面积接地、分级屏蔽、大信号、高阻抗电路走短线等原则。
3.2 软件抗干扰
按来源不同,软件干扰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输出通道受到干扰,使系统不能准确控制;另一类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程序受到干扰而跑飞。在设计系统时采用:
(1)系统上电自诊断
在系统冷启动时,首先进行CPU、RAM等自检。如果发现异常,则报告错误并等待修复,避免带病工作。
自检一般有以下方法:
上电自检;定时自检;键控自检。
(2)使用监控定时器即看门狗技术
监控定时器是当系统软件受到干扰时偏离了预定的路径运行的监控电路使系统复位。大多数系统都设置监控定时器电路。
(3)设置软件陷阱
在程序区的断层,以NOP指令填空,以保证因干扰而造成弹飞的程序尽快步入正常运行轨道。用一条强跳转引导指令强行将捕获的程序引向一个指定地址。在它前面还加2条NOP指令。
(4)在所有未使用的中断入口,均以RETI指令填充。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3206.htm

4 结论
不间断电源是强电信号与弱电信号交叉的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如果系统没有足够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都合理也不能完全保证系统很好的工作。实际系统干扰复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设计更佳的电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单片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