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操作系统思想在单片机中的实现
2.单片机分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为了合理实现单片机分时系统,还须有完善的调度机制。完善的调度机制主要由调度指针和调度表组成。系统的调度分成两级,一是“路”的调度,相当于指示程序横向进行:从第一路的某一作业到第二路的某一作业,从第二路的某一作业再到第三路的某一作业……从最后一路回到第一路,循环往复。“路”调度的调度指针变化规律是固定不变的,算法简单,即递增一或递减一,循环到头后,再返回到起始。相对应的“路”调度指针还应构造“路”调度表。“路”调度表每一项表示各“路”程序入口地址及跳转指令。以MCS-51单片机为例,采用AJMP addr11作为每一项的内容,则调度表的每一表项占2个字节;当程序较长超过2K字节,则采用LJMP addr16作为每一项内容,占3个字节。所设计的单片机系统共有多少“路”,该调度表就有多少项数。二是作业调度,即相当于指示程序纵向进行:从某一路的第一作业指向该路第二作业,第二作业指向第四作业……也有从第六作业指回第三作业的等等。因稍复杂任务的流向都不可能是单方向性的,从上一作业流到下一作业都要根据系统的检测或运算结果来决定,因此作业调度指针的变化是随机决定的。作业调度表的构成形式与“路”调度表相同,每一项表示各作业模块的程序入口地址及跳转指令。作业调度表指示出各作业执行的一般先后次序,表项数等于一路任务的最大作业数。为了分清每路的任务进程,单片机系统要控制多少路就必须有多少个作业调度指针及相应作业调度表。以上两级指针都为1个字节的整数变量。调度指针与调度表的联系是通过指令JMP @A+DPTR实现的。DPTR中是调度表的首地址。累加器A中的内容是调度指针的整数倍,若表项内容是AJMP addr11,则A的值为调度指针乘2;若表项内容是LJMP addr16,则A的值为调度指针乘3。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3040.htm
除了以上主程序的调度设计外,各个作业中共同的功能应放在中断中实现,主要是放在定时器中断。如计时功能应放在定时器定时中断中实现,定时参数的选 择应考虑到系统各个作业中各种计时的要求,定时频率一般为最小计时频率的整数倍。任何软件延时都是不允许的。 实现分时控制的关键是在于合理地将系统的功能分解成各个作业模块。作业模块分得越细系统的实时性就越好。虽然单片机的时钟频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当各个作 业模块被细分成各个“动作”及简单的运算后,分时系统的实时性是能得到保证的。缺点就是各“路”的控制处理程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模块化得不到保证。
二、应用实例
1.系统硬件及工作原理
宾馆用的视频点播系统VOD(Video On Demand)中,从各个机定盒送出的上行信号用DTMF码通过电话线传输到机房的主控制柜中的上行信号采集卡中。为了能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点播操作,上 行信号采集卡必须有接受多路电话传输信息的功能,为此,笔者设计了8路电话采集卡,可同时接受8路用户的点播操作,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每路大致的主程序是:检测到振铃信号后(即为振铃检测脚变低并保持8ms以上),继电器吸合,同时马上给机定盒回一接通信号——#键(保持 400ms)。然后等待机定盒发送点播信息:客房号、点播的节目号,共4位DTMF码;若1s内无DTMF码收到(收到表示为解码芯片的DV脚变高)表示 操作有误,继电器断开,状态位复原,作业指针回0。收齐4位DTMF码后将其整理并带上该路的标志,转化成3字节送到串行发送缓冲区,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 序中发送。等待视频服务器回送应答信息,根据应答信息不同向机定盒回送不同的信息;若超时无应答也向机定盒回送一码(发码时间都为100ms)。最后,继 电器断开,状态标志复原,缓冲区清0,作业指针也回到0。一个过程完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