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现串口协议的网络化
网卡芯片接收到以太网数据包后,存在CURR指向的页面中。一个数据包可以占据一页,也可以占据多页。在接收包的包头里,保存有该包的信息。包头格式如表1:
读完这个包头,我们就能知道本包的接收状态,包长度,以及下一个包的位置。在接收循环中,检查中断状态寄存器ISR状态,发现有新包来,先读取包头信息,接着按照包头指示读取全包,然后改写BNRY,再接着读下一个包,这样循环,直到达到CURR位置。注意,一个包有可能占据接收缓冲区的首、尾页面,此时须小心读取。
发送数据包比较简单,将准备好的数据用DMA传到发送缓冲区,然后设置发送长度到TBCR1和TBCR0中,再设置传输开始页面,即令TPSR=0x40,最后,使CR=0x26,就开始传送了。
传送完成后要清掉中断状态寄存器ISR的发送完成标志。值得注意的是,发送包的包长度不能小于以太网规定的60byte,否则网卡不会将其发出。
3.1 TCPIP协议栈和链路层格式
Internet上使用的是TCP/IP协议簇,由下至上包含四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我们在单片机上能实现的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上层协议鉴于单片机有限的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功能。TCP/IP协议栈如表2:
数据链路层处于协议栈的最低层,传输以太网的物理传输帧,其帧格式如表3:
数据链路层是所有TCP/IP包的基础,所有它上层的包都被封装到链路层帧的数据段中。链路层就是MAC对MAC的通信。
3.2 PING命令在单片机上的实现
PING是网络层(IP层)的命令,网络层就是IP对IP之间的通信。主机对一个目标IP地址发出状态请求,后者发出回应,这样,就可以用来检查两者之间的线路是否畅通。这里涉及到两个网络层协议:
ARP和ICMP。首先,网络中要知道目标IP的MAC地址,才能发送数据。为了获取该地址,我们向整个网络发送一个ARP广播包,询问该IP对应的MAC地址,然后目标IP应答,我们就从应答信息中得到MAC地址。其次,发送一个ICMP包,请求目标IP状态,目标IP回应,就完成网络连接测试。在我们的实验中,发出PING命令的是网络中的PC主机,接收信号并产生响应的是我们的单片机系统。我们假定单片机系统控制的网卡的IP为192.168.0.17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