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实现IP over WDM光网络的解决方案

实现IP over WDM光网络的解决方案

作者: 时间:2011-08-09 来源:网络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5935.htm

  ⑶ OMPLS

  主要应用在包的全光标记交换。包在核心光的接入处,边缘路由器通过标记对包重新包封;在核心光内部,全光核心路由器通过波长转换和标记交换,对新的IP包选路和传递;IP包在核心光输出处,边缘路由器移去副载波复用标记,并进行一次波长转换。IP包标记交换简化了IP包的传输,并支持其他协议。

  4 IP光网络的方案

  为了适应IP的需要,IETF推出了侧重控制的GMPLS技术;为了解决IP网络是无连接的,不满足网络高可靠性要求的问题,ITU-T提出了面向连接并侧重传输的T-MPLS技术。因此,将两种技术结合是IP光网络的一种。同时,智能光网络(ASON)是ITU-T提出的向全光网过渡的、能够提供动态连接建立的,具有相当智能的下一代光网络。将ASON和GMPLS结合,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是IPvoerWDM光网络发展的趋势。

  4.1 GMPLS+T-MPLS方案

  标准化组织IETF推出了可用于光层的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GMPLS正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向光网络扩展的产物,使其可以对分组、TDM时隙、波长组和光纤等用标记进行统一标记,使得GMPLS不但可以支持分组和ATM信元,而且可支持WDM光网络。GMPLS对标记交换路径进行了修补和补充,并且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链路管理协议,用以充分利用WDM光网络的资源和解决光网络中的各种链路的管理问题。未来的传送网将会有许多不同的网元构成,存在多种交换层面,而GMPLS能为这些交换层面提供统一的控制平面,对传输网进行控制管理。

  ITU-T提出的传送MPLS(T-MPLS)技术(2006年ITU-T日内瓦会议上对T-MPLS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是为了满足IP业务可靠性的要求。同时,它也是为了适应传送网架构的需要,简化MPLS的、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体系,其结构如图5所示。T-MPLS控制面的功能包括业务接纳、信令控制、路由控制、保护恢复等;传送面负责将客户数据及信令数据的适配和转发;管理平面提供对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系统整体的管理功能。T-MPLS作为中间适配层,既能够针对3层的IP数据包,又能针对2层的数据业务,其面向连接的特性能够充分保证上层业务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能够独立于相应的业务层进行操作。采用T-MPLS技术后,未来的核心网络可以简化为一个纯光层面和一个电层面:光层面主要是波长的交换;电层面则是固定速率业务在ODU数据单元交换和分组业务在T-MPLS上的交换。

  T-MPLS侧重传输,它增强了传输功能,删掉了不必要的功能,进一步发展了OAM和智能控制面技术;GMPLS侧重控制,它只需发起一个GMPLS信令,分组交换节点可以在需要时建立一条通向其它分组交换节点的波道。有了T-MPLS针对分组传送网的新技术,再加上GMPLS强大的控制功能,必将适应传送网的发展方向。因此,GMPLS和T-MPLS技术共同作用成为IPoverWDM光网络的一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