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中多片嵌入式SRAM的DFT实现方法
2 多片SRAM的MBIST测试结构
基于SMIC 0.13um工艺的OSD (On Screen Display)显示芯片需嵌入地址位宽为8-bit、数据位宽为512-bit。即大小为256x512bit的SRAM来存储大量的客户定制字符。由于Artisan的SPSRAM Generator支持的SRAM模型的最大数据位宽为64 bit,故可通过8片大小为256×64 bit的
SRAM来实现。
利用Mentor公司的MBIST Architect选取March3算法可产生两种MBIST结构。其一为每片256x64 bit的SRAM各生成一套MBIST逻辑,以构建MBIST并行结构,图2所示为其并行结构示意图。该方法可对所有MBIST的test_done(完成标志)进行“与”操作,以保证所有SRAM都测试结束;fail_h(失效标志)可进行“或”操作来实现(高有效),只要有一个SRAM出现故障即停止测试,否则表明所有SRAM测试都通过。
第二种方法是针对256×64bit大小的SRAM只生成一套MBIST,然后通过附加的状态机和数字逻辑来对多片SRAM逐一进行测试,即构建如图3所示的MBIST串行结构。当所测的某一个SRAM出现故障即停止测试,若所有SRAM测试结束都未有error信号输出,则表明所有SRAM测试均通过。
3 结果比较
对于串行MBIST结构,在前端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所有SRAM的大小等情况,而多数设计中,嵌入的SRAM大小各不相同,所以,前端实现较复杂;复用同一套MBIST结构(如激励产生结构和比较电路等)虽然节省面积,但为了有利于时序收敛及绕线,往往需要SRAM靠近与之有逻辑关系的功能单元,但这会对芯片整体物理版图的设计带来一定束缚;SRAM数量较大时,逐一测试显然能使功耗降到最低,但可能导致测试时间增长,测试成本上升。
对于并行MBIST结构,由于SRAM各成体系,互不相扰,前后端实现都很容易,芯片测试时间短,但较之串行MBIST结构,则会增加芯片面积和功耗,而且其功耗还有可能超过电源网供电容限而导致芯片烧掉;
两种实现方法的结果比较如表1所列。
基于表1,该OSD芯片应采用并行MBIST结构。对多个不同大小的SRAM MBIST架构,采用串行MBIST结构可以大幅降低面积与功耗,但无论对于串测还是并测来说,随着数据位宽较大的SRAM (如位宽64 bit)数量的增多,与SRAM直接相连的逻辑会显著影响扫描测试的覆盖率。
4 MBIST对扫描测试覆盖率的影响
DFT设计有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两个基本原则,即对DFT设计要求所有输入逻辑是可控的和输出逻辑是可测的。不可控逻辑和不可测逻辑对测试覆盖率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通常可以通过适当添加测试点的方式,使原来不可控和不可测的逻辑变化反映到扫描链上,使之变得间接可控和可观测,以提高整个芯片的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
Svnopsys公司的TetraMAX ATPG定义的故障覆盖率(fault coverage)如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