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采用WDM的精确定时器及其在冗余技术中的应用

采用WDM的精确定时器及其在冗余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1-01-16 来源:网络 收藏


因此DPC 中的代码要比ISR 中的代码有更少的限制。

特别是, DPC 例程可以调用像IoCompleteRequest 或Io StartNextPacket 这样的例程, 在一个I/ O 操作的结尾处调用这些例程在逻辑上是必要的。图3 描述了具体DPC 调用处理过程。

采用WDM的精确定时器及其在冗余技术中的应用
图3 DPC 处理过程

冗余切换查询时间可以在设备属性中添加切换时间周期项, 通过修改设备属性的方式在线修改, 修改后设备管理器自动更新驱动。

在双CAN 冗余系统中, 较之硬件结构而言, 软件设计相对复杂得多, 其关键之处在于CAN 系统故障检测及CAN 系统自动切换。由于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传输介质、总线驱动器和总线控制器, 因此它们能分别独立检测到自己通道的故障, 比如CANH 与CANL 短路, CANH 或CANL 断开、CANH 与地短路、CANL 与电源短路、总线驱动器损坏等。实际调试中发现, 如果CANH 、CANL 断开或只有一个发送器在总线上, 均会造成发送/ 接收错误计数器不断增加到128, 使节点处于忽略错误态; 而CANH 与CANL 短路、CANH 与地短路或CAN L 与电源短路均会造成发送/ 接收错误计数器不断增加到256, 使节点处于总线脱离态。所以,通过节点状态改变中断子程序中调用CAN 冗余模块,可以达到实现上述故障自动检测及CAN 系统自动切换的目的。

3. 3 冗余测试

测试时采用一个有两个通道CAN 分析仪分别连接本CAN 板的A, B 通道上, 在从A 通道连续发送数据至分析仪的过程中, 手动断开此链接, 则备用通道B开始工作, 切换成功。对冗余切换时间的测试可以通过比较发送端和接收端间数据量的差值来判断。具体方法是在发送端以10 ms 为周期不停发送数据包, 正常情况下发送端的数据包数量与接收端的数据包数量是相等的。在切换动作时, 会有一些数据包被丢弃, 这时通过计算发送端与接收端数据包的差值乘以10 ms, 即为此次切换的切换时间。在本例中, 通过多次这样的测试, 得出平均切换时间在30 ms 左右, 完全能满足对计算机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4 结 论

提出一种设备冗余的系统设计方法, 为系统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利用此方法设计了双冗余CAN 总线板卡以及在Window s XP 系统下的WDM 驱动。该模块工作稳定, 数据传输可靠, 冗余切换切实可行。并可依据实际使用要求在线修改定时查询时间。这种冗余实现方法在提高设备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1080.htm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FPGA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