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croblaze软核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2 基于Microblaze的嵌入式开发流程
如图2所示,基于Microblaze的嵌入式开发流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首先要搭建起底层的物理平台,包括构建Microblaze处理器,将所需的外设通过片内总线挂到Microblaze处理器上,并根据需要开发用户自定义的IP核;第二步在构建起的硬件平台上编写软件应用程序,包括应用程序代码、库文件以及板级支持包BSP等;最后将硬件的比特流配置文件和软件的可执行重定位文件进行合并形成最终的文件,或者直接下载到FPGA内部运行,或者下载到FPGA片外的非易失性存储器Flash中,在系统配置完成后由Bootloader。程序将Flash中的应用程序拷贝到片外的DDRRAM中运行。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0858.htm
2.1 硬件平台的开发
EDK的组件XPS(Xilinx Platform Studio)为Microblaze提供了一个集成开发环境,硬件平台的开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用基本系统向导BSB(Base System Builder)搭建Microblaze平台,包括FPGA器件型号的选择、Microblaze处理器属性的设置、所需外设的添加和属性设置、测试程序的生成等步骤。图3给出了BSB完成后的XPS显示窗口内容。从图3可以看到,系统添加了多种外设,如RS232串口、与外部Flash和。DDR RAM进行交互的控制逻辑、中断控制器和定时器等,这些外设通过指定的片内总线连接到Microblaze控制核上。除此之外,还可以在Ports页面对各个模块的信号进行相互连接,在Addresses页面对模块的地址进行分配等。这部分工作相当于将原本不可分割的ASIC专用集成芯片进行了拆卸,让用户深入到芯片内部,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取芯片需要具备的功能模块,并完成这些模块与控制核的连接和地址分配,形成用户最终定制的底层逻辑。这种拆卸和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开发的难度,但也换来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