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新型数据格式转换的FPGA实现

新型数据格式转换的FPGA实现

作者: 时间:2011-11-19 来源:网络 收藏
2.2 关键代码解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0044.htm

  在的硬件描述语言中将整数的十进制为二进制比较简单,可以调用ISE软件自带的程序包中的函数来,但如何将小数部分为二进制是能否顺利完成从实数到单精度浮点数转换的关键。考虑到要对小数部分进行舍入运算,所以将小数部分转换28位的二进制。要用28位二进制表示小数部分,需利用VHDL语言中变量(variable)被赋值时立即生效的特性,结合FOR循环来。部分关键代码如下:

  

  代码中frac_part是小数部分的十进制表示(因为integer类型只能表示整数,所以将小数部分扩大了10 000倍,但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frac_28是小数部分的二进制表示。信号frac_28(27)的权值是2-1,依次以1/2倍率递减,frac_28(0)的权值是2-28。此进程由frac_part发生变化来启动,完成转换的时间是瞬时,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时钟周期。

  3 仿真结果及分析

  首先用ModelSim进行功能仿真,其结果如图3所示。输入的实数为125.763,输出结果经Matlab逆向求值同输入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转换结果的正确性。一个数的正确转换并不能说明问题,下面将验证此转换方法的可行性。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数对转换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主要验证两个方面:

  (1)是否在预定域内具有全覆盖性;

  (2)是否能对此域中的最小值进行有效表示。

  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转换原理,最小值所转换的误差最大,但最大值的转换误差不一定最小(因为存在舍入)。这个最大的转换误差在10-5量级,当待转换实数的绝对值大于整数1时,转换的误差将小于10-5量级,可达10-9量级。这样的转换误差可以满足大多数浮点运算环境下的精度需要。实验验证了此转换方法的有效性和“全覆盖性”。

  在完成仿真测试后,将程序进行综合,布局布线,最后生成位流文件下载到芯片中进行验证。在实际的芯片中将转换结果和已仿真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输出指示信号。从实际的电路输出结果看,和仿真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此方法在实际芯片中可行性。因为采用的是流水线操作,所以仿真所用的周期数和实际周期数是一致的。该实验在50 MHz的时钟下用时6个周期(即0.12μs)完成转换操作。而在最常用的串口传输波特率9 600 b/s下,传送1个码元的时间为10-1ms量级。从而可以得出:完成从ASCII码所表示的实数(-9 999.999 9~+9 999.999 9)到单精度浮点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将在10-1μs量级以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4 结语

  本文的向单精度浮点的转换占用1 161个slice资源,在发展到今天,FPGA的容量和资源都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这样的资源占用量在大多数应用中是可以承受的。本文的设计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实际实数的范围进行调整,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浮点,可有效地为浮点IP核提供快速且具有高精度的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