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零转换PWM 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零转换PWM 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作者:时间:2012-01-16来源:网络收藏
1 引言

  为了减小功率变换器的体积、重量和开关损耗,提高开关频率和工作效率,在DC-DC变换器中常采用软开关技术,以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开通或关断。具体的方法有四种: 零电压准谐振变换器(ZVS-QRC),零电压多谐振变换器(ZVS-MRC),ZVS-PWM变换器和

  一般而言,ZVS-QRC变换器[1]电压应力较大,且电压应力与负载变化范围成正比;ZVS-MRC变换器[2]也具有较大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ZVS-PWM变换器[3]则因串联谐振网络而导致大的导通损耗。而则不同,它克服了前面三种结构的缺点,电路性能大为改善。其电路结构的特点在于:它的谐振网络与主开关管并联;在开关转换期间,谐振网络产生谐振,获得零开关条件;在开关转换结束后,电路又恢复到正常的PWM工作方式。这种电路结构给其带来了四个方面的优点:(1)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条件下,承受的电压、电流应力较低;(2)在整个输入电压和负载范围内,都能较好地保持零电压特性;(3)辅助谐振网络并不需要处理很大的环流能量,因此电路的导通损耗较小;(4)采用PWM控制方式,实现了恒频控制。

  由于零转换PWM电路的突出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许多新的零转换PWM拓扑结构,其中以变换器的一些改进、变换器、以及ZC变换器等几种特色比较突出。本文将对这几种拓扑结构作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剖析它们的优缺点。


2 变换器及其改进

2.1 普通的ZVT-PWM变换器

图1

  图1所示是文献[4]提出的普通Boost ZVT-PWM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它在主开关管S之上,并联了一个由谐振电容Cr(其中包含了主开关S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D的结电容)、谐振电感Lr、辅助开关S1及二极管D1组成的辅助谐振网络。

  在每次主开关管S导通前,先导通辅助开关管S1,使辅助谐振网络谐振。当S两端电容电压谐振到零时,导通S。当S完成导通后,立即关断S1,使辅助谐振电路停止工作。之后,电路以常规的PWM方式运行。该拓扑结构在不增加电压/电流应力的情况下,实现了S的零电压导通和D的零电流关断。但由于S1是在大电流(接近谐振峰值电流)下关断、大电压(接近输出电压)下开通, S1处于一种非常不好的硬开关环境。

  为了解决普通ZVT-PWM变换器的以上缺点,近几年中人们提出了几种改进的ZVT-PWM变换器拓扑结构,它们均实现了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软开关,减少开关损耗。下面对这几种改进结构分别予以介绍

2.2 改进拓扑之一

图2

  图2所示为文献[5]提出的一种新颖的ZVT-PWM变换器拓扑。与图1的普通ZVT-PWM Boost变换器相比,该改进的拓扑只是在辅助谐振网络中增加了一个电容
和两个二极管
,但却同时实现了主开关管T1和辅助开关管T2的软通断,以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在分析中,假定:(1)输入电压
为常数,主电感
足够大,输入电流

为常数;(2) 输出电容
足够大,输出电压为常数; (3)谐振电路是理想的;(4)缓冲电感
;(5)忽略半导体器件的电压降和寄生电容;(6)忽略
其它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

  设初始状态为:主功率开关管
及辅助开关管
均为关断状态,输出整流二极管
处于导通状态。
。电路在稳态时,每个开关周期的工作过程可分为7个模态:

  模态1
时刻,
导通,
线性下降,
线性上升,直到
,该模态结束;

  模态2
时刻,
达到最大反向恢复电流,主二极管
关断,
开始谐振,直到
放电到零,转到模态3;

  模态3
时刻,
自然导通;


  可见,该拓扑结构实现了主开关管T1和输出整流二极管DF在零电压下导通和关断,辅助开关管T2在零电流下导通和零电压下关断,两个开关管都是软通断,克服了普通ZVT-PWM变换器的辅助开关管为硬通断的缺点,减少了关断损耗。

pwm相关文章:pwm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