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中国微硬盘产业被判死刑

中国微硬盘产业被判死刑

——
作者:时间:2006-09-27来源:EDNCHINA收藏
      制造业正被视为濒危产业当受保护之际,美国人的一纸判决宣布成为结束其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贵州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汇通”)发布公告称,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法院已于2006年6月2日下达判决,判令日立存储诉自己旗下子公司汇通世华侵犯知识产权的控诉成立,同时判令汇通世华赔偿日立存储2360万美元经济损失和合理律师费934348.75美元。巨额的罚款对陷入资金危机多日的制造企业而言无异于百上加斤。 

  与一年半前的情形不同,此次业内人士都不愿对此做过多的评论。一位一直关注此案的业内人士显然有些无奈,他告诉《IT时代周刊》:“美国法院结论已经下了,事实已无法更改。日立存储铲除了汇通世华,今后的市场将是日本企业的市场。” 

  至于该侵权判决对汇通世华的具体影响,南方汇通在发布公告时表示,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估。但其明确表态,目前汇通世华的生产已经停滞,两年来亏损连连,没有任何扭亏迹象。南方汇通同时承认,此次侵权判决使汇通世华的前景岌岌可危,其自身也将随之而面临重大风险。 

  “微硬”被判死刑 

  日本人对中国公司的起诉最早出现在2004年12月28日。 

  当时,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日立存储”)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法院提起诉讼,控告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汇通科技”)和其位于美国加州的关联公司美国磁源公司(Riospring.Inc)侵犯其硬盘机专利权,要求法院下达禁止令,禁止其在美国生产、使用、进口、销售和转售侵犯其专利的产品,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为何著名的日立存储会盯着中国一家并不太有名气的小公司不放,甚至闹到美国法院?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是汇通世华侵占了日立环球的既得利益。 

  台湾人朱宝麒于2002年8月创立汇通科技,他以惊人的效率在短短130天内完成建厂,并迅速于2003年1月正式投产1英寸微硬盘。在广阔的市场背景下,凭借着技术的先进和低廉的价格,他们很快便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因此坊间曾一度传言 “美国有微软,中国有微硬”。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微硬盘制造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这家公司因资金周转不灵很快陷入缺钱的困境。 

  数据显示,汇通科技在2004年初预订的产销目标是350万台,前三季度因运作资金不充足,实际实现的产销数量只有不到计划的1/3。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与贵州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了如今的汇通世华。但这依然未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反而更为严重的于当年9月开始停产两个多月,以等待回收账款。 

  现在,汇通世华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被判侵权,在业内人士不愿过多表态的言语中,清楚地流露着,这实质上就是对本已生产停滞的“中国微硬”的死刑判决。 

  资金短缺“与生俱来” 

  作为国内惟一的微硬盘高科技企业,微硬盘公司与汇通世华的诞生有着复杂而错综的关系,并且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困于资金短缺、信誉受疑和政府介入等各种困局当中。 

  2001年,现汇通世华总经理朱宝麒带着美国磁源公司的微硬盘项目,在北京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结识了当时的贵州省副省长,这一结识,让朱宝麒把他的微硬盘项目落户在了贵州,成立了现在的汇通科技。其中南方汇通投资8134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49%,以朱宝麒为代表的磁源公司以技术入股占25%。 

  后来的发展证明,南方汇通的8134万元资金得以使微硬盘项目迅速启动,但“对于启动资金一般在4亿到5亿美元的微硬盘项目来说,作为大股东的南方汇通的资金实力还是太弱了,使得这个项目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一位熟悉微硬盘项目的贵州官员如此感慨。 

  2003年,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汇通科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微硬盘项目产能扩张的需要,朱宝麒又与贵州茅台酒厂、兖州煤矿等企业合作成立了贵州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各自有所分工,新公司负责生产1.8英寸的微硬盘,前述的汇通科技主营生产1.0英寸的微硬盘。 

  不久后,为了融合两种尺寸微硬盘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避免同业竞争,也为了发展一个可以与国际大公司相匹敌的企业,贵州省政府开始极力主导两家公司重组合并。2004年8月,汇通世华由此而诞生,并成为中国惟一一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硬盘企业。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汇通世华就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了。据业内有关专家介绍,促使他们停产的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短缺,而直接诱因还在于,威星公司(在香港仅以2元港币注册的一家贸易公司)拖欠微硬盘公司的高额应收账款。此事件之后,朱宝麒碰到了经营信誉的问题,他不得不主动开始停产,停止采购,回收账款。两个月后,2004年11月,账款全部回收,汇通世华开工复产。 

  当年10月,汇通世华在深圳高交会上一举获得3.56亿美元的订单,更是引起了投资者的兴趣。可让业界不解的是,利润丰厚的微硬盘项目仍然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事实上,从2003年1月开始,朱宝麒就开始奔走在海外各大投资商之间。据他本人表示,他想把根留在贵州,所以要求投资商只合作不控股,而国内外投资商都要求控股,没有人愿意做只合作不控股的买卖。汇通世华也考虑过向银行贷款,但因为没有公司提供担保,也只能作罢。 

  2004年11月,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牵线下,汇通世华与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展开合作洽谈。当时双方定于2005年一季度正式宣布合作方案,然而这一时间被一再推迟,时至今日仍没有明确的重组方案出台。在此期间的2005年7月,汇通世华曾向媒体表示,其已获得贵州省政府约8亿元的资金注入。 

  据了解,关于这一事件的最新情况是,汇通世华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外资身上,目前正在和美国CORNICE进行谈判,并等待银行的答复。 

  潜藏的产业风险 

  作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硬盘企业——汇通科技,也曾有过辉煌的神话般开局。 

  2003年2月,微硬盘项目正式开工,4月中旬试产,当时就有消息称其产品已获美国FCC和欧盟CE认证,这家公司因此成为日立之外全球第二家生产1英寸微硬盘、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同年8月,当其推出容量为2.4G、定价为135美元的新微硬盘时,相比于日立容量为1G,定价为110美元的微硬盘有着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再加上当时市场对微硬盘的巨大需求。业界当时纷纷表示,微硬盘公司取得了神话般的开局,并奠定了该项目在国际上的声誉。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