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日本软银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子公司Arm的交易,可能会遇到各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这些国家在贸易问题上争论不休,客户担心这笔交易将限制竞争,让Arm未来母公司获得不公平优势。在宣布400亿美元收购协议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Arm首席执行官西蒙·西格斯(Simon Segars)在联合简报会上为合并进行了辩护,他们都承认自己的工作才刚刚开始。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Stacy Rasgon)表示:“黄仁勋可能正在经历一场攸关生死的战斗。考虑到Arm
关键字:
Arm 英伟达 NVIDIA
ARM要再次被收购了,很多人会说这笔交易将会被欧盟和中国否决掉,可是老黄和他的团队会想不到这个问题吗,这可能的最大半导体并购案真的会被否决掉么?
关键字:
Arm 英伟达 NVIDIA
RoboSense(速腾聚创)创立于
2014 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科技企业,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产品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乘用车、Robo-Taxi、商用车、物流车、机器人、公共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等场景。RoboSense 产品技术的领先建立在多学科多层级的技术积累之上。以市场为导向,RoboSense 为客户提供多种智能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技术包括:MEMS 固态、机械式激光雷达,AI 感知算法,硬件融合技术等
关键字:
NVIDIA RoboSense AI感知算法
9月14日,NVIDIA官方正式宣布,将斥资400亿美元(股票和现金)收购ARM,打造AI时代的世界顶级计算公司。今晚,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发布致员工的一封信。信中,黄仁勋表示,从此刻开始,我们将携手ARM,共同打造AI时代首屈一指的计算公司。AI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技术力量。从数据中学习,AI超级计算机编写着人类无法编写的软件。同时,令人惊喜的是,AI软件能够感知它所处的环境,推断出最好的方案,并自主执行。得益于此,这种新形式的软件将把AI计算推广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未来的某一天,数万
关键字:
NVIDIA ARM
NVIDIA斥资400亿美元,约合2733亿元收购了ARM公司,今天这事已经刷屏了,NVIDIA对此雄心满满,然而对半导体行业来说,这次影响太大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IP授权公司,ARM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中立、可靠,自己不生产CPU及GPU等芯片,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公司购买授权就可以推出自己的处理器。目前ARM架构的处理器已经统治了嵌入式及移动设备市场,还在抢占高性能桌面及服务器市场,前途不可限量。被NVIDIA收购有可能打破平衡,尽管NVIDIA表态会继续让ARM中立,保持第三方身份,自己也不设计CP
关键字:
NVIDIA ARM 开源CPU
NVIDIA 400亿美元重金收购ARM,今天在整个行业里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被NVIDIA这家美国芯片巨头收购之后,ARM的对外授权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会遇到出口管制,最为令人忧心忡忡。对此,ARM CEO Simon Segars明确表示:“我们大部分产品不受美国的出口管制约束,这不会随着美国母公司的改变而改变。”不过,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ter对此不敢苟同,他之前就反对将ARM卖给NVIDIA,现在又直言这笔交易是一场灾难,对剑桥、对英国、对欧洲来首都是如此。他说:“这是最
关键字:
NVIDIA ARM
芯片制造商 Nvidia 已经同意从软银手中收购手机芯片设计商 ARM,两家公司周日宣布,这笔交易价值400亿美元。这笔交易将包括215亿美元的 Nvidia 股票和120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应付的20亿美元。 软银在2016年以314亿美元收购了 ARM,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之一。ARM 最为人熟知的是设计了一种架构,用于许多手机的芯片,包括大多数安卓手机中使用的高通芯片,以及苹果 iPhone A 系列芯片。苹果还计划将其 Mac 电脑从英特尔芯片转向基于 ARM 的设计。 英伟达
关键字:
Nvidia ARM
NVIDIA新一代显卡向自己的上一代产品捅了一刀,但它真正要打击的,其实是竞争对手AMD。北京时间9月2日,NVIDIA发布基于安培架构的显卡GeForce RTX 30系列,包括RTX 3070、RTX 3080、RTX
3090三个型号。GeForce RTX
30系列不仅在性能、能效上,较上一代产品翻倍增长。工艺制程、显存、光线追踪、AI游戏体验在内的关键参数指标上也获得极大跃迁。更重要的是这一代显卡价格却保持不变。同上一代产品发布时候的“性价比”相比,GeForce RTX 30
关键字:
NVIDIA AMD
NVIDIA日前彻底完成了对Mellanox的消化吸收,将后者的网络产品和技术也纳入自己品牌旗下,曾经调侃的“NVIDIA网卡”竟然成真了。现在,AMD网卡也来了,类似于NVIDIA也是吸收外部资源,而且至少目前只是笔记本上的无线网卡。据报道,AMD正在与联发科合作,开发属于自己的Wi-Fi无线网卡,而且是最新的Wi-Fi 6。报道称,AMD之所以要进入网卡市场,主要是为自己的锐龙PRO商务提供支撑,支持更多企业级管理特性,而对标的对象自然就是Intel呈统治地位的Wi-Fi无线网卡产品和vPro博锐商务
关键字:
NVIDIA AMD 联发科
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今日的 Geforce “厨房”发布会上公布了新一代 RTX30 “安培”系列显卡和一系列全新的显卡技术。一句话概括就是,性能震撼人心,价格也同样喜人。 显卡部分 本次发布会公布了三款 RTX30 “安培”显卡,情况分别如下。RTX 3070:性能与上代旗舰 RTX 2080Ti 平起平坐,售价 499 美元 20 Shader-TFlops 40 RT-TFlops 163 Tensor-TFlops 8GB GDDR6 2020 年 10 月发售RTX 308
关键字:
英伟达 RTX30 NVIDIA
NVIDIA正式发布RTX30系显卡,今天不谈那些性能参数,只想和大家分享一点,可能有些发烧友没留意到新显卡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HDMI2.1接口。据官方介绍,RTX新系列显卡配备HDMI2.1接口,更高的带宽使得其首次支持一根数据线连接到8K HDR电视,实现超高分辨率游戏,也就是说RTX 3090可以在8K分辨率画质下畅玩游戏。要知道今年很多电视厂商都推出了8K电视或者4K 120Hz游戏电视,要满足这种分辨率和帧率需求,以前的HDMI2.0接口只有18Gbps传输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而全新的HDMI
关键字:
RTX30 NVIDIA
AMD RX 5000系列在显卡领域首发支持PCIe 4.0,NVIDIA新一代安培架构也加入支持,不过目前只有A100计算卡,RTX 30系列游戏卡还要再等几天。现在,NVIDIA的第一款PCIe 4.0消费级游戏卡发布了,居然是面向轻薄型笔记本的GeForce MX450!NVIDIA MX系列虽然规格性能都不咋地,但是一直备受OEM厂商青睐,毕竟是独立显卡,而且包装一下就能算作新一代产品,相当唬人。可能是受到Intel、AMD核显性能越来越强的威胁,NVIDIA MX系列升级的节奏也是越来越快,要知
关键字:
NVIDIA MX450
美国时间8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公司财报会议上被问及收购Arm公司传闻,他表示,英伟达是Arm长期合作伙伴,但尚未提出收购计划。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在大量应用中使用Arm,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和任天堂游戏主机Switch。“我们也刚刚推动了英伟达的Cuda(并行计算平台)去支持Arm架构,让Arm加入到加速计算当中,所以我们和Arm团队合作非常紧密。Arm架构的特别之处在于高效节能,意味着未来有空间达到非常高的计算水平。”有海外媒体报道称,英伟达收购Arm已进入最终谈判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夏季结束之前
关键字:
Arm NVIDIA
最近,NVIDIA的RTX
3090
PCB(或也许是3080)的照片在Bilibili论坛(现已删除)中意外曝光,图片展现出了很多让人意外的设计:VRAM芯片与第二个处理器(协处理器?)一起位于PCB的背面;NVLink连接器则不同于Turing
GPU上的连接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功率要求。有3个8针电源连接器,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功耗超过300W。背面的假定协处理器周围有11个内存堆栈,所有内存堆栈都紧密封装在一起。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考虑具有10或11GB GDDR6 / 6X
关键字:
NVIDIA RTX 3080
重点:高质量DesignWare DDR PHY IP核为NVIDIA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延迟和电源效率DDR PHY支持DDR5/4的每个通道多个DIMM,满足NVIDIA的网络数据速率和内存容量要求基于固件的现场可升级训练可提高通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有助于算法更新,从而降低采用新内存协议的风险新思科技(Synopsys, Inc.)近日宣布,NVIDIA的网络业务部门Mellanox将采用经验证的DesignWare® DDR5/4 PHY IP核,以满足其针对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的Infin
关键字:
云计算 NVIDIA 新思科技 DesignWare DDR IP核
nvidia gtc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nvidia gtc!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nvidia gtc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nvidia gtc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