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工业和零售自动化应用中,设计人员可以轻松且经济实惠地为多达 12 个摄像头添加视觉和 AI 处理功能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TI 边缘AI MCU 嵌入式
- 乘坐电梯时,您肯定希望平稳安全地从一层到达另一层。在电梯驱动中,精密的运动控制使电梯能够停在指定位置,并平稳地减速直到完全停止。缺乏精密的运动控制可能会导致电梯误停在两层之间,这会让乘坐电梯的人感到头晕不适或不安全。机器人、计算机数控机器和工厂自动化设备都需要通过伺服驱动器进行精密的位置控制,此外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进行精密的速度控制,以便正确地制造产品并维护工作流程。工业驱动器的诸多方面都对实现精密的运动控制很重要,精密运动控制涉及实时控制设计中的三个基础子系统,即感应、处理和驱动。本文将论述各个子系统的
- 关键字:
TI 工业驱动器 运动控制
- 便携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户外电源这一消费品类,并且随着消费者对用电需求增加,使得户外电源功率不断增大。为了保证户外电源的安全,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需要高度可靠,有些设计者会采用冗余设计来实现该需求。本文介绍一种户外电源BMS中的冗余设计策略,以避免单点失效。1. 供电环节冗余设计BMS板上的主要用电设备有MCU、模拟前端、信号调理芯片、通信芯片等。其中,模拟前端由电池直接供电,而信号调理、通信、风扇、显示这些用电设备不直接影响系统安全,由降压芯片将电池转换为合适电压供电即可。MCU最为重要,它不
- 关键字:
TI 户外电源 电池管理
- C2000系列芯片在数字电源和电机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过流过压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外部比较器,但是会存在滤波电路不好设计,不同版本需要不同的BOM来提供不同的保护点等问题。本文针对所有第三代C2000芯片,比如F2807x/37x,F28004x,F28002x等,介绍C2000内部比较器的具体实践方法,并提供了与传统的外部比较器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使用C2000内部比较器的方法在效率和成本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1. 介绍C2000系列芯片在数字电源和电机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关键字:
TI C2000 比较器
- 在许多工业和汽车应用中,保护接口收发器免受各种电过应力事件的影响是一个主要问题。瞬态电压抑制器 (TVS) 二极管常用于上述用途,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生成低阻抗电流路径来钳制电压尖峰。TVS 二极管的电气特性由几个工艺因素决定。这些参数与 TVS 电压、电流和额定功率相关,具有多种多样的数值,以适应各种应用。但通过查看元件数据表,就会发现选型并不简单。在本文中,我将讨论电压参数并展示哪种 TVS 二极管适用于 RS-232、RS-485 和控制器局域网 (CAN) 应用。当然,峰值脉冲功率耗散和峰值脉冲电流也
- 关键字:
TI CAN 二极管
- RS-485 网络的许多信号完整性和通信问题都源于端接,这可能是因为缺少端接或端接不正确。在 RS-485 基础知识系列的这一部分,我将讨论何时不需要端接 RS-485 网络,以及在需要端接时如何使用标准(并联)端接和交流电 (AC) 端接网络。如本系列上一部分所述,RS-485 收发器的驱动器必须能够在 32 个单位负载和两个 120Ω 端接电阻上驱动 1.5V。我在本文中没有提到这一点,但要说明的是,120Ω 端接电阻值来源于双绞线总线的差模特性阻抗。简而言之,线规、绝缘类型和厚度以及每单位长度的扭绞
- 关键字:
TI,RS-485
- 随着ADAS技术扩展至紧急刹车、前方碰撞警告和避让以及盲点探测等时间敏感型关键应用领域,它可通过结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实时提供可靠的决策,从而带来更安全的自动驾驶体验。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摄像头,可识别路标并让车辆保持行驶在车道标线内,它实现了更加智能与安全的驾驶功能。但是,当摄像头视野和驾驶人员视野同样受到雾气影响时,会发生什么?“摄像头可能在物体识别方面功能强大,但在恶劣天气或夜间使用时效果不佳。”德州仪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总经理Miro Adzan表示,“而雷达却可以在雨雪或薄雾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TI 传感器 自动驾驶 汽车传感器
- 在本系列的上一部分中,我介绍了何时需要端接 RS-485 网络以及如何实施标准和交流端接方案。在这一部分中,我将介绍处理空闲总线条件的两种常见方法,以便保证总线上的逻辑状态。由于 RS-485 是一个多点拓扑网络并且无法处理争用,因此,有时候总线上的所有 RS-485 收发器都呈现高阻抗,并且没有主动驱动逻辑状态。这通常在一个节点完成消息传输后、下一个节点开始传输消息前发生。在此期间,由于安装了端接电阻,总线将具有 0V 差分信号。电子工业协会 (EIA)-485 标准规定,当差分电压 ≥+200mV 时
- 关键字:
TI 失效防护
- RS-485 总线端接在许多应用中都很有用,它有助于提高信号完整性并减少通信问题。“端接”是指将电缆的特性阻抗与端接网络相匹配,使总线末端的接收器能够接收最大信号功率。未端接或未正确端接的总线将出现失配的情况,从而在网络末端产生反射,导致整体信号完整性降低。1、何时需要 RS-485 总线端接,如何正确进行端接?RS-485 总线端接在许多应用中都很有用,它有助于提高信号完整性并减少通信问题。“端接”是指将电缆的特性阻抗与端接网络相匹配,使总线末端的接收器能够接收最大信号功率。未端接或未正确端接的总线将出
- 关键字:
TI 收发器
-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 (HUD) 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已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 AR-HUD 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视场 (FOV) 和虚拟图像距离视场可能是 AR-HUD 解决方案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驾驶员所看到的图像的尺寸。DLP4620S-Q1 DMD 等 DLP® 技术可实现 15 度以上的视场,可为驾驶员在多个车道上投影信息。虚拟图像距离指示图像的投射距离,以及驾
- 关键字:
TI 增强现实
- IT之家 2 月 8 日消息,德州仪器近期发布了低功耗 60GHz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IWRL6432 和 AWRL6432。基于雷达的传感器集成电路 (IC) 得益于其远距离探测能力、高运动灵敏度和隐私保护的特性,成为一种常用的传感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雷达传感器广泛的应用在在汽车和工业市场中,例如盲点检测、碰撞检测、人员存在和运动检测等应用。近年来,60GHz 和 77GHz 雷达传感器取代了 24GHz 雷达传感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外形尺寸。60GHz 和 77GHz 雷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TI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 在选购新车时,具有安全意识的消费者可以查看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 (NCAP) 提供的评级,了解不同地区如何比较汽车的 NCAP 评级;作为发展路线图的一部分,Euro NCAP 一直致力于推动车内儿童存在检测计划。从 2025 年开始,只有直接传感解决方案才能获得 NCAP 分数,因此会引导汽车制造商从间接传感方案(如开门逻辑、压力电容传感和不可靠的重量传感解决方案)转向采用单个 60GHz 雷达传感器的方案。60GHz 雷达传感器提供更高的精度,与重量传感器和基于摄像头的替代方案等解决方案相比更具成本效
- 关键字:
TI 传感器
- 随着混合动力汽车 (HEV) 和电动汽车 (EV) 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汽车研发人员也在不断创新以保持优势。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差异化历来就是重点关注领域,而现如今,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热管理或加热、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差异化对于市场佼佼者而言亦是不容忽视的领域。热管理系统消耗的功率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动力总成系统),会直接影响续航里程。数十年来,内燃机 (ICE) 一直在为汽车及其 HVAC 系统提供动力。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由于尺寸限制或
- 关键字:
TI HVAC
-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不断攀升,消费者在选择电动汽车的首要考量标准就是里程续航能力,而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 (BMS) 有助于克服阻止电动汽车广泛普及的关键障碍。德州仪器电池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王世斌表示:“TI一直以来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不断提供创新技术,希望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更大程度上延长其行驶里程,这就需要更高的电池监测精度。”,因此TI 重点关注克服复杂的系统设计挑战,并为此提供了品类丰富且先进的 BMS 器件系列,助力汽车制造商打造更安全、更可靠的驾驶体验并提高电动汽车普及率。202
- 关键字:
TI 电芯 检测 电池包 新能源汽车
- 随着电动汽车 (EV) 日益流行,如何在反映真实续航里程的同时让汽车更加经济实惠,成为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挑战之一。首先,这意味着需要降低电池包成本并提高其能量密度。电芯中存储和消耗的每瓦时能量都对延长续航里程至关重要。电池管理系统 (BMS) 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电芯电压、电池包电压和电池包电流。此外,鉴于 BMS 的高电压设计,需要测量高压域和低压域之间的绝缘电阻,从而捕捉电池结构中的缺陷并防止危险状况发生。 图 1:传统的 BMS 架构 (a);具有智能电池接线盒 (BJB) 的 BMS 架构 (
- 关键字:
TI 电动汽车 电池接线盒
instruments(ti)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instruments(ti)!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instruments(ti)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instruments(ti)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