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挣扎多年之后,手机芯片商意法爱立信最终倒下。
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近日共同宣布了一项决定,将关闭双方的合资公司意法爱立信,由两家母公司各自接手一部分技术及资产。预计将于2013年第三季正式完成移交。
意法爱立信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手机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包括TD芯片。意法爱立信的产品之前曾被国际品牌手机厂商广泛采用。但是随着智能机搅动的市场格局巨变,意法爱立信迟迟无法找准自己的节奏。
财报显示,2012财年意法爱立信净营收为13.5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50亿美元,同比下滑18.
- 关键字:
ST 手机芯片
- 2月21日上午消息(南山)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在一份最新调研报告中指出,2012年高通公司手机芯片市场份额达31%,连续5年成为手机芯片市场龙头老大。三星电子以21%的份额位居第2位,两家公司合计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前十大厂商中,另外八家:联发科、英特尔(英飞凌)、Skyworks、TI、ST-Ericsson、瑞萨电子、展讯和博通共计占有34%市场份额。前十大厂商总计占有86%市场份额。
iSuppli指出,TI退步最大,过去5年来市场份额从20%下滑到现在4%;相比之下,展讯
- 关键字:
高通 手机芯片
- 尽管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在中低端市场的挤压,但联发科对未来业绩仍较为乐观。
“去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大概为4000万~4500万套,联发科全年出货量已经顺利达成1.1亿套目标。”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在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智能手机呈继续上涨趋势,联发科2013年的芯片出货量可达2亿套,主要出货给大陆智能手机厂商。
在2013年目标出货量中,联发科的预期分别是TD-SCDMA占20%~25%,WCDMA占40%~50%,EGDE占20%~25%。业内估计,按
- 关键字:
高通 手机芯片
- 联发科昨日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法说会),介绍了该公司对今年业绩的展望。在会上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表示,智能手机呈继续上涨趋势,联发科今年芯片出货量可达2亿套,主要出货给中国智能手机厂商。
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2011年出货量为1000万套,2012年出货量为1.1亿套。按照这个目标,2013年出货量要增长80%。
谢清江表示,联发科2亿套目标出货量分别是TD-SCDMA占20%~25%,WCDMA占40%~50%,EGDE占20%~25%。按照这个目标,联发科将占中国TD-SCDMA市场份额
- 关键字:
联发科 手机芯片
- 1月23日消息,在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高通公司,已开始吞食联发科等企业长期霸占的低价智能机市场。
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王翔今天介绍,高通在2011年年底发布的面向大众智能手机市场的参考设计(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简称QRD),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实现快速增长,基于QRD平台的上市终端数量正处于爆发期。
据王翔介绍,截至目前,QRD计划已与40多家OEM厂商合作,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推出了170多款智能终端(包括LTE产品)
- 关键字:
高通 手机芯片 QRD
- 1月16日上午消息据台媒报道,联发科已经申请撤回合并晨星半导体,原因是中韩两国政府不批准。
联发科表示,撤回申请是因为原本公司希望早点将发行新股案送交主管机关审核,但在之前必须拿到中韩两国政府的许可,因此主管机关也希望联发科可以讲此案主动撤回,等中韩政府同意合并后,再重新送件。
联发科强调,合并晨星最终进度并没有改变。
晨星由于手机芯片开发进度已经落后联发科两代,且面临中国大陆展讯和RDA的激烈竞争,受此消息冲击立即跌停。
联发科今年6月22日宣布以换股和现金形式分2阶段全部收
- 关键字:
联发科 手机芯片
- 世界最大的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7日发布了两款高性能芯片,其中的旗舰产品“狂龙800”性能较高通此前的顶级芯片提高了75%,足以支持智能手机拍摄超高清视频。
高通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斯当晚在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幕前的主旨演说中推出了“狂龙600”和“狂龙800”两款产品。“狂龙800”最高主频可达2.3GHz,专为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配备该芯片的智能手机有望今夏上市。雅各
- 关键字:
高通 手机芯片
-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斥资9000万元用于L1813、1812智能手机芯片方案项目,3000万元用于下一代智能手机芯片嵌入式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开发项目。
今年,联芯科技发布了L1810芯片,是多媒体主流TD智能终端配置,面向中档市场。尽管公告中并没有明确指出L1813、1812智能手机芯片的规格和技术参数,业界猜测L1813、L1812可能是1810的后续版本。
9月27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裁李跃表示,预计明年TD终端销售量将超过1亿部,其中80%以上将是智能终端。分析认为
- 关键字:
联芯 手机芯片 L1813
- 媒体报道称,德州仪器将把投资重点从移动芯片转向更广泛的市场,包括为汽车生产商等工业客户供应产品,从而发展利润更丰厚、业绩更稳定的业务,退出移动芯片市场。海外媒体有关德州仪器出售部分业务的消息也开始升温。
对此消息德州仪器回应称,所谓退出移动芯片市场是媒体和分析人士的误读,并通过新浪微博对外声明:
经沟通确认,日前微博盛传TI将退出移动芯片行业、放弃OMAP处理器等消息不实,乃部分媒体和分析人士对TI在嵌入式处理领域战略的误读。我们会坚持一贯的战略,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正解如下: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手机芯片
- 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领域,德州仪器率先撤退,喊出“不玩了”。德州仪器日前宣布,该公司将把投资重点从移动芯片转向更广泛的市场,包括为汽车生产商等工业客户供应产品,从而发展利润更丰厚、业绩更稳定的业务。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德州仪器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上的份额一直稳居市场前列。德州仪器的突然退出,是竞争加剧的“主动抉择”,还是无力投资的“被动出局”?种种迹象,预示智能手机芯片行业已经开始新一轮洗牌。
德州仪器率先撤退 “不玩了”
“物竞天择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手机芯片
- AMD并非第一次成为被收购传闻的主角,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看看哪些公司最有兴趣或最有可能来收购AMD。传闻中提到的最有可能收购AMD的公司包括高通和戴尔,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就以高通为例来分析。
高通是一家著名的手机芯片供应商,近几年凭借着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进入了运行Windows RT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业务得到极大的发展。据说戴尔和三星都是高通的客户。
据说高通还一直盯着服务器市场。5年前,AMD的皓龙芯片曾对市场领袖英特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AMD非常了解服务器业务,这将帮助高通
- 关键字:
AMD 手机芯片
- 联发科副总陆国宏昨(9.5)日指出,智能型手机主要动能来自亚洲和其它新兴市场,以中阶和入门级产品为主。他并秀出数据强调,使用联发科芯片的手机效能不输苹果iPhone,透露联发科对于打赢这一波智能型手机大战信心满满。
台湾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展(SEMICONTAIWAN)昨日登场,并针对IC设计产业邀请高通(Qualcomm)、联发科、安谋(ARM)等厂商发表专题演讲,陆国宏应邀担任主讲人。
他指出,过去5、6年来,手机处理器的效能已经追赶上桌上型计算机,绘图处理器近3年来也急起直
- 关键字:
联发科 手机芯片
- 近日,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中兴通讯发布了其首款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Grand X IN,而摩托罗拉移动也确定将于9月下旬在英国发布其首款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
作为研发实力强劲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向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扩张,对这一领域的霸主高通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种威胁。不过,虽然英特尔进攻强势,但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要在全球市场兴起,恐怕尚需时日。
迎来强援
六年前,英特尔作价6亿美元把自己打造了十年但亏损巨大的XScale手机芯片部门出售给Marvell,并从此淡出
- 关键字:
英特尔 手机芯片
- 8月14日消息,联发科宣布,其董事会与晨星董事会已分别召开董事会,会中通过由联发科技与开曼晨星以换股方式进行100%合并,对价条件与先前的公开收购相同。至此,双方的合并尘埃落定。
两家都是著名芯片商,晨星同样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原为联发科旧部离开公司后成立,至今有10年历史,在液晶显示器控制芯片、电视芯片、手机芯片等领域均有涉猎。
今年6月,联发科宣布斥资约38亿美元收购晨星。整个收购过程分为两阶段,联发科第一阶段将收购48%股权,剩下52%则在第二阶段。而8月13日,联发科已实施以每1股开
- 关键字:
联发科 晨星 手机芯片
- 昨日,联发科(2454.TW)宣布与开曼晨星(3697.TW)以换股方式进行100%合并,该并购案预计将于2013年1月1日完成。
“目前两家公司还是按照原来各自的轨道在走,人员方面还没有大的调整,进一步的合作会在明年1月份之后再进行。”联发科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昨日上午双方公司分别召开了董事会会议,通过了以换股方式进行100%合并的决议,对价条件与先前的公开收购相同。
联发科已于今年6月22日宣布公开收购40%至48%的开曼晨星的股权,以每股开曼晨星股
- 关键字:
联发科 晨星 手机芯片
手机芯片介绍
手机芯片
手机芯片是IC的一个分类,是一种硅板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它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
中文名手机芯片
性 质手机通讯功能的芯片
性 质带、处理器、协处理器
重 要无线IC和电源管理IC
功 能运算和存储
目录
1简介
2分类
1简介
手机芯片通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