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产业遭遇冲动扩张与产能过剩
二、地方“新宠”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058.htm这是位于无锡尚德总部基地的尚德光伏大厦。作为无锡尚德的一张名片,这两面大玻璃幕墙早已名声在外。据说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依靠太阳能供电的建筑,一块块两平方米大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拼接成总面积达2万平米的玻璃幕墙,每年能发电70万度。我们来到尚德时正是下午三点,巨大的电池板恣意的反射着午后热烈的阳光,似乎在炫耀阳光给尚德带来的耀眼财富。
施正荣,就是创造尚德神话的人。2001年,施正荣带着他在澳大利亚积累了14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专利技术回国,在江苏无锡创建了尚德公司。2005年12月,创立不到4年的尚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发融资总额为19.77亿美元,总市值达178.65亿美元。施正荣也因之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开创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创富传奇。无锡市经贸委的崔建敏见证了无锡尚德当年的辉煌。无锡经贸委副主任崔建敏说:“当时大概他自己带了100万美金,那么无锡市政府也看中了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所以市政府都采取了很多的扶持政策,给他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资金的支持,使这个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一个上市企业。”
如今,很多人把无锡尚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无锡政府的先见之明和强有力的支持。现在江苏无锡已经成为中国拥有光伏企业最多的城市。无锡经贸委主任崔建敏说:“ 我们无锡的光电产业发展很快,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48家光伏企业,去年我们实现的产值是大概是300多个亿,大概占到我们全市的经济总量接近3%左右。”
尚德和无锡这场美好的姻缘,让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似乎找到了城市发展的榜样。2005年,在江西新余市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太阳能企业江西赛维落户新余,并以比尚德更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光伏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如今,在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苏看尚德、江西看赛维。当年,和赛维董事长彭小锋合力发展太阳能的故事让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至今记忆忧新。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彭小峰提出来到这里来发展光伏产业这样一种构想,他提出这个设想正好符合我们产业的发展方向。那是一拍即合,没有很长的时间谈的,我当时问他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他就提出来,他说你想把这个地方建成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硅片生产基地,当时他就提出这个目标来。”
汪德和说,当时彭小峰设想5年内分三步做成世界最大的硅片生产基地。这对于江西新余这么一个小型的内陆城市来说,实在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汪德和说:“他讲你支持我两个亿,我有三个亿,这样有五个亿,有五个亿,我再收一点点的定金预付款,再向银行申贷几个亿,他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做成100兆瓦,迅速做成100兆瓦,那么做成100兆瓦以后,我们可以在美国上市融资。”
沐浴在这样一轮火热投资浪潮之中,赛维得以迅速扩张。而新余这个小城也因为赛维而名声在外。记者:“那现在LDK给新余带来了什么?为新余的经济带来了什么?”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那好处就很多了,第一个他安排了15000人就业,第二呢,光是去年给我们新余市交的税收就达到3亿3000多万,第三个就是给我们培养了一个新兴产业出来。我无论在访问欧洲,还是访问日本,还是到台湾地区,新余市的知名度在这些地区都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地区光伏产业这块发展也是最好的,也是使用的最好的。”
汪德和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钢铁是新余的支柱产业,从他上任以来就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说:“它是一个内陆城市,发展钢铁经济因为它是没有任何优势。新兴的支柱产业我们认为在这个时期当中,新能源、节能产业是这个时期发展的重点。”
和汪德和有着同样想法的地方官员大有人在,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背景下,什么才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动机呢,显然既能拉动GDP、又没有污染的新能源最符合条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能源项目成了各个地方政府的宠儿。如今,在长三角、环渤海乃至中西部地区,急速崛起了一大批太阳能产业集群,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都号称要“建设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中就有10个正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说:“江苏省在我们全国是走在最前面的,其次就是河北,第三就是江西。后面的就是湖南、湖北,包括广东很多地方现在把这个新能源作为重点,政府给予扶持,我相信这一轮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一轮过程当中肯定也出现一些地方的盲目性这个是难免的,我认为就是你通过几年的发展以后,还会出现重新洗牌的现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