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出生即死亡:MID恐非IT厂商救命稻草

出生即死亡:MID恐非IT厂商救命稻草

作者: 时间:2008-07-08 来源:计世网 收藏

  超移动的理性生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5370.htm

  目前已发布的产品,可以用纷繁复杂来形容。这其中,方正BIG1、等产品主打的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概念,惠普Mini Note更为强调全功能应用; 形状上,既有笔记本电脑的缩小版,又有类似MP4、PDA的手持设备版; 售价更是高低不等,既有易PC这样3000元人民币的低价产品,又有OQO等售价高达1.7万~2.7万元不等的高端产品。

  “今年不可能出现井喷的市场前景。”尽管概念被劲吹,惠普、Acer、华硕和英特尔等巨头的身影也闪现其中,但在OQO大中华区总代理——北京世纪奥通区域销售总监杜培眼里,超移动PC的整体性能和应用,以至市场推广力度仍旧有待提升,终端用户的参与感更不明显。

  普及困难重重

  “这会是一种很有噱头的产品需求,但不会成为最主流的应用。”公司某高层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超移动PC的看法,“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超移动PC在短期内很难形成有足够支撑力的业务。公司会把它当做一种方向,但不会把所有的筹码都赌上。说得好听一点,超移动PC可能是个锦上添花的产品,但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来说,它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由于各厂商刚刚推出自己的超移动PC产品,市场宣传严重不足。此外,超移动在技术层面上也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键盘尺寸、散热、分辨率问题。第一代超移动PC产品的发展遭遇了不少问题和阻力。

  以三星为例,最早响应威盛电子的号召、并采用了威盛芯片平台、将UMD概念产品化的三星电子,已经推出了近10款的“超移动PC”。但即便是三星风头最劲的超级移动PC—Q1Ultra,在2006年的销售量还不足10万台。对比起三星旗下的其他数码产品线,超移动PC在整三星电子的市场版图中占据的位置有限。

  “市场推广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刚刚推出了超移动产品,但方正相关负责人也只是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从产品定位来讲,超移动PC主要是用来畅游互联网的,还不能提高性能,因为高性能意味着较高的功耗以及较低的续航时间。我们只能争取实现一种平衡。”

  王俊人则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指出了超移动PC的缺憾。“在初期,超移动PC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不断地教育受众。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内地无线网覆盖率比较低,用户对超移动PC‘随时随地无线互联’的优势认识不够。整体市场需要靠更多厂商一起来培养、做大。”

  摆在超移动PC产业面前的困难,使得踌躇满志的后来者不敢豪言目标。方正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整个超移动PC行业才刚刚开始,现在谈目标以及销量还为时过早; 袁继昕则称,同方iMINI今年的销售目标是月均一万台; 而冯军告诉记者,由于资金链条等问题,爱国者将采取7月首批限量发售1000台的“投石问路”策略。

  营销、产品多元化

  而相比弱旅们的低调目标,PC巨头们的目标却显得惊人。华硕宣称,2008年易PC的销售目标是500万台,而目前已经达到了200万台的销量; Acer尽管刚刚发布超移动PC Aspire One,却也发出了今年700万台、明年1500万~2000万台的销售豪言。

  “Acer、戴尔等PC巨头将会后发制人,首先在产品设计上避免了先行者由市场检验出来的错误,还可凭借品牌优势,对率先尝试超移动的威盛和中小PC厂商造成冲击。”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PC巨头们的优势还在于渠道的新颖。华硕易PC的成功,除了采用2999元低价策略外,渠道的变革为其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易PC没有通过华硕成熟的笔记本电脑渠道销售,而是走 进了3C连锁卖场,先通过国美、苏宁等3C卖场销售,接着才进入传统的笔记本电脑销售渠道。“我们也在尝试打开一些非主流的渠道。前不久我去逛一家电玩店,惊奇地发现电玩店里面居然摆了一些易PC,据店主说销量还不错,一个周末可以卖七八台。这给了我不小的启示,如果能打开这些特殊的渠道,易PC的市场将更加广阔。这段时间,我们还在一些登山用品店、女性SPA店推广易PC,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王俊人表示。

  先行者为新进入厂商提供了经验。“结合产品的定位,BiG1将主要在3C卖场和一部分传统渠道进行销售,而且会在电视购物频道中出现。”方正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正科技在2008年将在营销方式上变得更多元化。

  “如果超移动PC走传统PC的分销渠道,效果不会太好。”杜培和记者分享了OQO在中国的渠道尝试: 由于OQO主要面向的是高端商务人群和行业客户,定价也比较高(1.7万~2.7万元),世纪奥通采取的是体验式销售方式。在一些大商场、会所、高尔夫俱乐部、企业俱乐部等场所展开路演,通过高端应用抓住特定人群。

  “整体上,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而言,华硕、Acer、戴尔、方正、同方等厂商的超移动PC产品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别,渠道的竞争和应用的提升则成为厂商竞争的关键。”业内人士分析。

  厂商们在以低价打开了超移动PC的市场之后,逐渐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华硕推出的易PC二代新产品已经相应提高了配置,开始重视性能,产品定位也由易学、易玩、易携带,延展为极简、极动、极享乐,价位上也相应有了近1000元的提升。爱国者则联合百度、淘宝、联众、大智慧等内容合作伙伴,支持不同的商业应用模式。冯军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国者MID一项特殊的功能——照片翻译,即时拍照并将照片中的语言进行翻译。

  “未来超移动PC的竞争将不在于价格层面,更多会集中在外观设计、功能差异等方面,通过对应用和特性的挖掘与专注,带给使用者实际的价值。”袁继昕说。

  当然,在渠道和应用之外,尚在完善中的超移动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过随着用户的应用更加成熟和多元化,超移动PC也必将走入一个多元的形态,通过产品的变化,激发一个更大市场的出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蓝海。”王吉平说。

  评论:不是革命,胜似革命

  2007年,在CeB展会上,时任Acer公司总经理的兰奇对超移动PC还不是很“感冒”: “我们认为现有技术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Acer暂不考虑推出超移动PC产品。”

  但时隔一年多,Acer就发布了超移动产品,并放出了700万台销量的豪言。

  一年多的时间,真的能让超移动PC技术成熟了吗?

  笔者不以为然。笔者试用过的超移动PC也算不少,却总觉得有所缺憾。OQO等UMPC产品尽管应用独特,薄弱的散热设计却令人难受; MID虽然体积轻薄到能放进口袋,显示效果却差强人意; 易PC是很轻便,但对于笔者这样的男士来说,键盘又显得拥挤……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从现有的超移动PC中品尝到厂商们所宣称的“革命性”的味道。

  且不说这个产业本身的概念混乱、同行相轻以至相互施压的现状,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超移动PC本身似乎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智能手机正在“以小博大”,试图蚕食超移动PC。重视设计的、手握互联网应用优势的Google,乃至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诺基亚,哪一个不是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虎视眈眈?即便是加入了超移动阵营的惠普、戴尔,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产品。

  是的,很难讲超移动PC是革命性的产品。华硕、方正的相关负责人也坦承,超移动PC只是现有PC产品线的拓展、丰富和补充。直到现在,超移动PC更多的是一场厂商们自上而下的布道,一出曲高和寡的“独角戏”。

  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超移动PC,毕竟它带来了一些东西。因为它,芯片技术的低功耗为更多的人所重视; 因为它,SSD闪存固态硬盘等技术得以提前应用;因为它,Linux得到了厂商们难得的重视,微软甚至为了打击Linux而延长了在超移动PC上使用的 Windows XP的生命周期。

  夹缝中的超移动PC是一个有趣的暗示。在未来,行业的各部分将进一步出现分裂,越来越多强大的桌面或笔记本电脑,将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变。或许在不久,我们会看到很多超移动PC死去,但完善的应用将像新鲜的血液一样得以保留。

  这么看来,超移动不是革命,但胜似革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