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出生即死亡:MID恐非IT厂商救命稻草

出生即死亡:MID恐非IT厂商救命稻草

作者: 时间:2008-07-08 来源:计世网 收藏

  威盛和nVIDIA之所以对情有独钟,正是为了在英特尔和AMD等芯片巨头的夹缝中,力图通过新的技术概念独立一方。而占据全球处理器市场份额78.9%的英特尔对始终却“不太感冒”。“英特尔的主业不是这个方向”一位业界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5370.htm

  “事实上,作为处理器市场的既得利益者,英特尔在一开始是打压超移动这个市场的。”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说道。而与英特尔在正面战场上势同水火的AMD,则在超移动市场与英特尔保持了难得的一致,AMD高层甚至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与之有关的任何话题。

  不过面对小兄弟们在超移动领域的强势,压力越来越大的处理器巨头英特尔最终不得不选择了以攻代守。今年4月初,英特尔在上海举行的2008年 IDF上宣布推出英特尔迄今为止尺寸最小的处理器Atom(中文名为“凌动”),成为第二家正式将超移动设备作为公司战略的IC设计厂商。

  尽管Atom的推出略嫌仓促,但深厚的积淀还是让英特尔的反击充满了震人心魄的威力。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甚至亲自寻找终端厂商。2007年,杨叙在中关村卖场发现了的爱国者MP4,“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 这不就是的原型吗?”杨叙当即找到了冯军,两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在上游处理器厂商对超移动产品的支持下,低功耗/低散热、省电的硬件核心为奠定了平台基础,使得Linux、各种 Windows版本等操作系统均非常流畅地运行在各种超移动平台上,从而实现了对所有普通PC都能运行的应用软件的全面支持,超移动PC的阵营日渐庞大。目前,全球已经有25家设备制造商开发了35款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而威盛旗下,全球已有近40家设备厂商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了惠普、AOC、同方、长城等厂商。

  弱旅的救命稻草

  但值得注意的是,PC巨头们在超移动领域的步伐却相对缓慢。直到6月份,Acer才发布了自己的首款超移动PC—Aspire One,并定于7月份在全球市场发售; 戴尔虽然在其官方网站预先登出了一款名为Mini Inspiron的超便携笔记本电脑的图片,但产品正式上市要等到8月份;而联想的MID产品的发布也被定在了7月份,全球第一款MID的发布被抢了先。与巨头们相比,本土的同方、和上游的威盛等企业呐喊的分贝要高得多。

  “弱旅迫切希望占领超移动这一新兴市场。”一位业界人士一语道破了这种怪现象的深层原因。

  尽管PC市场的容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本土PC厂商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本土厂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网点,代理商模式依然是他们在销售上所采取的最主要方式。而洋品牌却在大举进驻正在日益壮大的3C卖场等新兴渠道,这使得本土品牌逐渐失去了渠道优势。

  消费电子厂商华旗也同样面临着优势丧失的困境。尽管华旗占有国内移动存储和MP3的最大市场份额,但价格和利润的逐年下降,使其收益大不如前。 “爱国者”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6年,创业14年的爱国者因为数码相机的拖累而首次出现亏损,扭亏任务艰巨; 竞争对手韩国三星携奥运全球TOP合作伙伴身份大兵压境,的iPod则在高端市场上纵横捭阖; 爱国者每年投入巨资3000万元人民币研发的数码相机也遭受了日本数码相机厂商的降价攻击。

  种种尴尬现状,使得弱旅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差异化市场,以替代传统市场的增量,而超移动PC,正好成为IT弱旅的“救命稻草”。“BiG1 将会成为我们今年最好的明星产品。”在方正科技2008年暑促启动仪式上,BiG1的地位被突出地放大。而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笔记本电脑事业部产品经理袁继昕也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同方会一口气推出4款超移动产品。

  链接:什么是超移动PC?

  尽管目前能联网的移动设备很多,但最为常见的笔记本电脑随身移动性不足,手机性能和网络内容的兼容性又常遭诟病,这就为一种类似于手机般轻便,又能像电脑一样具备高性能和良好兼容性的设备提供了发展空间,这就是超移动PC。

  超移动PC阵营包括UMPC、UMD、Netbook等不同概念的产品。

  2006年,英特尔最先提出了UMPC(Ultra-Mobile PC)概念,在当时英特尔的定义中,UMPC都配备了7英寸左右大小的显示屏,重量为900g左右,支持蓝牙、Wi-Fi和以太网连接,内存512MB以上,硬盘容量为30GB到60GB。

  同年10月,威盛首次提出了超移动设备(Ultra Mobile Devices,简称UMD)的概念。这类产品融合了移动运算、通讯、办公、GPS导航、MP3/MP4、摄像及PSP等功能。UMD与UMPC的区别是,UMD是威盛提出的概念,是一种移动设备,不具备完整的PC功能; 而UMPC是由英特尔提出 的,是一种以便携为主要功能的小型PC。

  为了打压威盛UMD,2007年,英特尔提出了MID(Mobile Inernet Device)概念。这是一种体积小于笔记电脑,但大于手机的流动互联网装置。与前辈UMPC相比,它更强调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接入能力,同时尺寸和重量都会缩减,弱化计算性能,更强调应用,是一种偏重于娱乐功能的智能终端。MID采用4~6英寸的显示屏,操作系统并非采用Windows,而是Linux。在提出MID之后,UMPC概念逐渐被英特尔所抛弃。

  英特尔还于2008年上海IDF大会提出了Netbook(上网本)概念。英特尔将其Classmate PC(学生PC)归类为“Netbook”,这是一种经济实惠、全功能、结实耐用的和以互联网应用为中心的计算机平台,它们易于使用,具备无线上网、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防水键盘和更强的防震功能。华硕Eee PC及惠普Mini note都是这种具有网络功能的便携PC,不过目前业内普遍将其称呼为“便携笔记本电脑”。便携笔记本电脑与UMPC的区别是,UMPC由英特尔定义为7 英寸屏幕,而便携笔记本电脑为8.9英寸左右屏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