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Micron:立足荫罩拓展引线框架
【赛迪网讯】随着CRT(显像管电视)向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转型,CRT的市场逐渐萎缩,但荫罩制造商LG Micron仍然在满负荷生产。同时,为了满足中国IC市场发展的需求,公司将于今年7月份开始向世界三大封装厂供货引线框架,预计年底引线框架的销售额可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30%。不过,福建省的IC封装厂比较少,LG Micron的产品主要输出到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这给LG Micron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发展福建的IC产业势在必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3660.htmCDT荫罩一枝独秀
LG Micron是LG集团三大事业领域中电子和通信事业领域的直属企业,是全球专业生产超精密电子零部件的领导企业。LG Micron(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LGMF)是韩国LG Micron公司在海外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也是LG集团在福建投资的第一家生产型企业。LGMF由韩国LG Micron公司(80%)、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15%)和马尾开发区政府(5%)三方于2001年12月共同投资设立组成,总投资1亿美元。LGMF主要生产彩色显示管CDT(计算机显像管用玻壳)、CPT(电视机显像管用玻壳)用的高分辨率荫罩板、LF(IC用引线框架)。
目前CDT市场不断萎缩。不过,LGMF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某些特殊的工程显示器必须使用CDT;此外,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一些不发达国家,对CDT仍有一定的需求。据估算,目前每月CDT用荫罩板的需求量为50万~70万套,全球年需求量约800万套。目前生产CDT用荫罩的厂家大多退出,只有LGMF独家生产。“这对LGMF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LGMF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对来说,CPT市场萎缩的空间已经不大了。“LCD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难再抢占CRT市场,除非LCD价格降到与CPT接近,但这显然很困难。”LGMF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LCD厂商希望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他们并不愿意牺牲大量的利润空间来抢占剩余的一小部分市场。此外,LCD的寿命只有6年左右,远远逊色于CRT(CRT的寿命有15年以上)。因此,CPT在未来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三、四级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预计今年CPT销量可达到1亿~1.2亿台。
相对于CDT用荫罩只有LGMF一家生产,CPT用荫罩竞争比较激烈,目前有彩虹、YMC、NMC、LG Micron生产。彩虹生产CPT用荫罩主要供自己使用,其他三家抢占全球市场。
CPT用荫罩利润比较薄,下游彩管厂每年要求荫罩厂降价,而原材料价格每年上涨,因此利润逐渐摊薄,很多彩管厂、荫罩厂都已经关闭了,而且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因此,LGMF面临的压力很大,客户需要时LGMF才采购原材料,因此经营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LGMF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反应速度快、风险控制好。”LGMF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拓展引线框架市场
面对CRT向LCD、PDP的转型,LGMF也开始开拓新的产品。2006年,LGMF预计中国未来IC发展会越来越快,但引线框架基本靠进口,LGMF开始转型生产引线框架,并于2007年开始量产。“目前,我们已经获得世界三大封装企业的认证,预计今年7月份可完成供货,年底引线框架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公司总收入的20%~30%。”LGMF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LGMF今年整年的销售额可达到5亿元。明年,产能稳定后,LGMF会投资新的引线框架生产线,届时引线框架所占的销售比例会更高。
“立足于荫罩行业,往引线框架这个方向发展是LGMF未来的发展方向。”LGMF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LGMF已经量产引线框架,并主要满足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封装企业,而福建省内封装厂比较少。其实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这些封装厂主要是我国台湾企业,而福建是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因此福建省必须发挥对台优势,引进一些封装厂商,这样整个显示器件产业链才能慢慢形成,并逐步缩小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差距。
LGMF也有一些引线框架销往台湾,台湾需求市场反应非常迅速,订单下达后两三天产品就要到达。但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没有实现三通,这些产品运往台湾一般需要六天以上,但其实直线距离只有一天路程,这给LGMF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们急切盼望大陆和台湾可以实现三通。”LGMF相关负责人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