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市场分析 > 把中国制造“禁锢”在“作坊”里的是什么?

把中国制造“禁锢”在“作坊”里的是什么?

作者: 时间:2015-12-14 来源:世界经纪人网 收藏
编者按:富士康的环境已经领先全国90%的制造业,虽然不完美,但一直在努力。

  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只靠出神入化的管理来维持稳定,要从根本上变革工作模式,否则,再多的杂志、再多的篮球场、再多的房子也没有办法给员工足够的人权,未来制造业的员工需要体面的工作,和谐的团队以及向上流动的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288.htm

  科技革新,给员工一条向上的路

  其实,业的管理者也并非铁石心肠,他们也盼着能向父亲教育孩子一样培训员工,但众所周知,低端的制造模式中,竞争力只剩下效率和UPH,在一种非理性的节奏中赢得客户、订单、赢得利润。这种制度下,没有人,也没有时间去消化更高级的管理方式,而与之相对的,员工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已然疲惫不堪,流水线好像永动机一样永不停歇,最难熬的当属夜班,每次低头看表都只过了5分钟而已,而一些寄件工作容易引发幻觉,许多员工常常主动压缩时间,如上了发条般机械苦干,但往往因身体过于疲惫,还是无法达成总量,有些大型工厂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常年开设夜班,把一些少女的生理期都搞乱了。

  纵然员工能打起精神应付工作,但走出车间后,再不会有精力去学习、去提高,而这些都是向上流动的资本,员工业余时间放松、放纵之后,也堵死了自己向上的路。

  业总是疏于创新,甚至认为创新是一种罪恶,大家能赚到钱,却找不到通向未来的路。事实上,健康的企业发展模式应该是不断革新,不断地挖掘员工“双手”之外的能力,具体到制造业,诸如自动化、大数据、智能车间,这些新兴的模式在消灭了大量的基础岗位之后,又创作出新的岗位,体面、收入高、可以谈一些成就感等高级事物,但同时也需要员工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精神。

  最后,提醒制造员工,积极学习、改善自我是唯一向上流动的路,等制造业真正发生狂风暴雨之时,倘若没有充分准备,人权和灵魂永远都会捆在“作坊”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富士康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